京剧与其他四大剧种的对比,京剧的剧种有哪些以及各自特点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2-29 14:00:28

在戏曲界,常有“京昆不分家”的说法,这是由于四大徽班进京初时,还是以昆腔为主,杂糅了其他地方的唱腔之后才渐渐形成京剧皮黄体系,且会唱昆曲的伶人一般都会唱京戏。

京剧被视为中国国粹,而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中国戏曲艺术的“活化石”,在2001年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遗目录。可以说,昆曲是京剧的基石,学京剧之前学昆曲是基础。

虽说戏曲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免不了彼此借鉴与交融,但其中的“纠葛”和区别还是值得我们去探究一番。‍

历史渊源

当年徽班进京时,北京地区流行着很多戏曲,有昆曲、戈阳腔等。其中,昆曲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他备受士大夫文人的青睐,被称为“雅部”,而其他地方剧都被成为“花部”、“乱弹”。当时清廷的戏曲政策试扬“雅部”而抑“花部”,昆曲成为宫廷垄断的剧种,渐渐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京剧与其他四大剧种的对比,京剧的剧种有哪些以及各自特点(1)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为庆祝乾隆八十寿辰,流行于江南一带的徽戏剧团--三庆班,由高朗亭率领到京城献艺。徽班进京带来了与昆曲截然不同的一种地方曲调--徽调。它唱腔丰富生动,而高朗亭等艺人善于博采众长,演出时又融入进了北京语汇,使其表现力丰富,给人耳目一新之感。随后徽剧的四喜、和春、春台三班相继进京,统称“四大徽班”。徽调以其通俗质朴之气赢得了北京观众的欢迎,从此在京城扎下了根。

京剧与其他四大剧种的对比,京剧的剧种有哪些以及各自特点(2)

徽班进京之初,只应内廷供奉。道光年间开始对外演出,有了和其他剧种频繁交融的机会。此时流行于苏、浙、皖、赣等省的楚腔(亦称汉调)许多戏班也相继进京,与徽班艺人同台演艺,同徽调艺人一样唱皮黄腔,徽、汉皮黄逐渐融合。

为满足观众的口味和演出市场的需要,徽班在演出剧目、人员组成、艺术形式等方面都采用了兼容并蓄、为我所用的姿态,吸收昆曲梆子腔等剧种富有艺术生命力的腔调和表现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更加规范讲究。经过不断的融化吸收,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

清末民初,陈彦衡《旧剧丛谈》对昆曲与京剧的关系作过如下分析:

今日之皮黄由昆曲变化之明证厥有数端,徽、汉两派唱白纯用方言乡语;北京之皮黄平仄阴阳、尖团清浊分别甚清,颇有昆曲家法,此其一证也。汉调净角用窄音假嗓,皮黄净角用阔口堂音,系本诸昆腔而迥非汉调,此其二证也,徽班老伶无不擅昆曲,长庚、小湘无论矣,即谭鑫培、何桂山、王桂官、陈德霖亦无不能之。其举止、气象皆雍容大雅,较诸徽、汉两派,判若天渊,此又由昆曲变化的确实证据。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