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枪杀戏怎么拍的,枪杀电视剧怎么拍的

首页 > 影视动漫 > 作者:YD1662023-12-31 20:32:56

作者简历

电视剧枪*戏怎么拍的,枪*电视剧怎么拍的(1)

本文作者

孙毅安,1963年生,西安人。1981年就读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1985年分配到西影文学部任责编。1987年开始剧本创作,著有电影剧本14部,电视剧本5部近200集。现为西影集团高管、国家一级编剧。

作者:孙毅安

电视剧枪*戏怎么拍的,枪*电视剧怎么拍的(2)

韩磊演唱《1.21枪*大案》片头曲《捉鬼记》

上世纪末,我曾经做过一部纪实电视剧《1.21枪*大案》。播出后,几乎所有省级电视台都创下了建台以来收视率历史最高,社会上万人空巷看《1.21》,轰动全国。尤其是该剧的主题曲,带有关中口音的开场白,脍炙人口。

枪响了

出事咧

忙活了

……

这事起源于西影文学部编剧李岩希。岩希在我分管的文学部工作,他采访了当年震惊中国的“1.21枪*案”,写了一个电视剧剧本。

这个”1.21枪*大案”之所以轰动全国,是因为案情的诡异和犯罪嫌疑人手段的残忍。一个有野心的民工董雷,偶然购得了一支手枪,他因为身在底层饱受欺负,从而下意识开始反抗和报复社会。董雷纠集了三个伙伴,随机随意*害了一名出租车司机,其目的是所谓“练胆”,同时也通过共同犯罪将同伙紧密团结起来。于是董雷小团伙开始了匪夷所思的犯罪历程,人挡*人,佛挡*佛。搞得古城人人自危。

案件之所以难以侦破,是因为以董雷为首的这些家伙,*人没有目的性。大多数凶*案都是有原因,所谓冤有头债有主,董雷一伙*人没有原因,大多数时候就是*着玩。这给案件的侦破工作带来极大的难度。此案被公安部列为大案要案,指示陕西警方必须限期破案。西安市公安局调动所有资源,历时数月,终于将其一网打尽。

然而李岩希并没有把剧本拿给我看,而是联系了西安的私人影视公司,试图找到投资。结果据说七家公司都看了,没人愿意拍。这个击鼓传花游戏的最后一环,是西安亚太广告公司的老板,赵安、赵军兄弟。

赵家兄弟看完拿不准,不敢投资,但又有些舍不得。首鼠两端之际,把剧本拿到我办公室,征求我的意见。

一个根据大案创作的剧本,为什么七家影视公司都不敢拍?这要说说李岩希的剧本。

李岩希的剧本很原生态。他把自己在公安局采访当事人的笔记,按照事件发生的前后顺序,做了简单的排列,基本就是将笔记内容用剧本格式固定了下来。所以看上去有点不像个剧本,更像未加工的素材。

但是这种形态的剧本有它独特的魅力。我看了之后跟赵家兄弟说,能拍。而且能拍出特别好的电视剧。赵家兄弟说:“剧本不成熟啊。”我说按照一般意义上的电视剧本来说,确实不成熟。可是如果拍纪实电视剧。这剧本就太成熟了。

赵家兄弟还在犹豫。他俩不算业内人士,赵军曾经在西影工作过,但是他不是创作人员,对拍摄电影电视剧的流程基本不了解。而赵安,一个多月前,我才带他到刘惠宁执导,陈小艺、张嘉译主演的《老房子》剧组探班——那是他生平第一次看到拍摄现场。所以在当时,他是彻彻底底的外行,标准门外汉,当然无法判断一个剧本的好坏。

为了打消这哥俩的顾虑,我说我来做主要投资方吧,咱们合作拍。

于是,我们商议后决定两家合拍,总投资160万。我就担任了制片人,整合各方资源,总体把控这个项目。顺便说一句,今年年初,我到北京谈业务,和一些影视公司以及电视台洽谈,他们居然一直认为《12.1枪*大案》是赵安赵军的亚太广告公司(也就是光中影视公司的前身)拍的,没西影什么事。

这个说法让我哑然失笑。当年赵家兄弟才入行试水,连拍戏的基本流程都不懂,《12.1枪*大案》怎么就成了他们拍的?一个只去过拍摄现场一次的广告公司老板,摇身一变就成了优秀制片人,这剧情也就是荒诞喜剧里的情节。

不过我并没有做任何解释。二十多年前的旧事了,不必纠缠。

言归正传。当时,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既然剧本目前的形态无法做一部常规电视剧,那就做一部非常规的纪实电视剧。剧中的正面人物,都用当时办案的刑警自己本色出演,而反派角色则由职业演员担任。

导演我请了刘惠宁。他是我在西影出道时一起打拼的的哥们,也是我的剧本《道北人》《老房子》《绑架童心》的导演。惠宁很聪明,干活麻利踏实,执行力很强。他来执导,我放心。

在这之前数年,我在西安市交警支队三大队采访体验生活很久,和许多交警成了好朋友,比如张健,原来是三大队大队长,后来做支队政委,再后来做了市局副局长。再往前几年,因为写了很多警匪片,与市局很多刑警也成了朋友,比如八处副处长张健康等。这些最初惺惺相惜引发的友谊,此刻都成了资源。在公安局朋友们的背书下,结识了市局局长刘平,副局长吴金彪,八处(刑侦处)处长穆文修,莲湖分局刑侦副局长李全发等人。这些警届大佬一旦认可了我的人品,这事就好办了。

公安局长牵头,刑侦副局长负责,很快当时办12.1枪*案的刑警就被召集起来,准备进军演艺界。

刑警演员队伍记得有刘刚、童小明、田选龙、梁伟、姜小斌、刘宏扬等人,由于年代久远,还有一些人我实在记不起名字了。

开机前,我给他们开了个会,解释了一下他们具体做什么。我说这部剧就是纪实电视剧,你们平常办案干什么,就干什么,审问犯人怎么说话,就怎么说话,一次拍不好就拍两次,两次拍不好就拍三次,总之不要把拍戏当回事,尽量放轻松就行。刑警们说:“俺们不会啊”。我问你们会不会办案?以前咋办案,今儿就咋演,就这么简单。

刑警们的酬金也很低,不管主角配角,谁来演戏每人一天一百块钱——这个酬金比职业演员便宜多了。

刑警们赶鸭子上架,开头几天确实闹笑话——因为他们努力讲普通话,结果讲成了四不像,我们称之为“醋溜普通话”,上一句京腔,下一句就成了陕普,那个五花八门的腔调,能把人笑死。

电视剧枪*戏怎么拍的,枪*电视剧怎么拍的(3)

惠宁导演犯愁了,这说的是拍严肃的纪实刑侦电视剧,结果拍出来是滑稽剧或者喜剧。惠宁想半天,说干脆让他们说擅长的地方话,也就是陕西话,这样地域色彩更浓郁。时间有限,我实在无法短期内培训刑警们说好普通话,所以觉得,惠宁的建议非常有建设性。

这下一切OK。刑警们的表演,从一开始的手足无措,渐渐变得得心应手,后来就本色超常发挥了,经常拍出很有激情很有腔调的戏。他们也慢慢嘚瑟起来,打个电话都是明星的谱儿:“喂,谁啊?哦……不行最近有些忙,也没啥,就是西影请我去拍个戏,哎,烦滴很”。“可能不行,最近拍戏紧张,档期腾不出来……”大明星的范儿呼之欲出。

刑警们拍着拍着,就拍出感觉来了,也拍出是非来了。谁谁谁戏份多了,我戏份少了。那个情节不对,是我抓的人,咋让谁谁谁演了,不真实啊导演?时不时抱怨抗议。有时候,他们还自作聪明强行给自己加戏,气得惠宁常常喊停!你就照着剧本来,别自己发挥!刑警还挺委屈,你们没有干刑警的生活,不懂。艺术来源于生活嘛。我是警察天天干这个,我懂还是你懂?气得惠宁吹胡子瞪眼发出威胁:“再胡皮干把你戏都砍了,回去办案去!”

这可不行。已经找到明星的感觉了,不让演咋办?那跟要了命一样。导演一吓唬,刑警们都老实了。乖乖按照剧本来,

莲湖分局刑侦副局长李全发,是我见过的最爱抽烟的人——他一天五包烟。

这位仁兄真的是不折不扣的烟鬼,而且是顶配豪华版。他老婆对我抱怨说:兄弟你哥从睁开眼就抽,不睡觉烟就不停。确实,李局长虽然抽烟,却不带火柴或打火机。因为早晨从家里出门,点着一根烟,那就一根接一根,自己对火自己抽,直到半夜回家睡觉。

一根烟抽五分钟,李局长一天抽一百根,也就是说他一天八小时二十分钟都在吞云吐雾。

所以拍审问的场景,我威武公安形象太重要,不许抽烟。但是李老哥不干。

他是河南人,说话有意思:“咋能不让抽烟哩。我审案子都抽烟!那没烟抽还像个公安?球筋顿不展!不让抽不拍啦!”

他的戏份很关键,他不演,回头戏接不上故事讲不圆。没办法,只好让他抽。

李局长还有个好玩的事,他的警号是610……007。于是有记者给他写了一篇表扬稿发在金盾杂志上,题目是《三秦大地零零七》。哎呀李老哥高兴坏了,拿着杂志跑我这儿嘚瑟,看看,看看!哥咋样?三秦大地零零七!牛逼不牛逼?

我说牛逼,人家零零七詹姆斯·邦德是间谍,你倒是个啥?李局长伸着脖子想了一会儿:“我管它啥,警察间谍,都一球样!”

他自己得意不说,还糟蹋别人。穆处演戏爱眨巴眼睛,同时边眨巴眼睛边轻轻摇脖子。李局长站旁边看,冷嘲热讽:“穆处,给你拿根火柴棍?”

穆处不知道是坑,很认真地问:“要火柴棍干啥?”

李局长:“干啥?给你把眼皮撑住!好家伙,上下眼皮跟个信号灯一样扑闪扑闪。知道哩说你拍戏哩,不知道以为你羊羔疯犯了。”

围观的刑警哈哈大笑,气得穆处翻白眼:“笑锤子哩!现场保持安静!”

电视剧枪*戏怎么拍的,枪*电视剧怎么拍的(4)

穆处是个好玩的人,虽然领导八处有方,破案率高,本人也身手敏捷神勇威猛,可是他段子太多了。我讲一个穆处的段子,你们也就一乐,当不得真。

《1·21枪*大案》拍摄过程中,需要拍一场刑警们乘坐长途车,在路上设卡堵截逃犯的戏。之前,刑警们在长途车上开会,听取领导的具体指示。长途车边走边拍,后面还有一个摄影车跟拍长途车的外景。结果走到泾阳的一个车站,出事了。

有四个拦路抢劫的倒霉家伙,看上了这辆长途车,因为车里坐了满满的乘客。这四个家伙看车停下,就强行上车拿出刀来,威逼司机关门开车。

司机就很听话地乖乖关了门,开车走了。

电视剧枪*戏怎么拍的,枪*电视剧怎么拍的(5)

这四个歹徒正举着刀威胁呢,突然发现十几把手枪对着自己,吓傻了。

这是什么情况?

刑警们气坏了。他妈的哪里来的混眼子,连八处都敢抢?四个抢劫犯被美美扁了一顿,才拉回八处审问。

穆处听说这事,觉得有意思,发下话说自己要来审。

处长一般不审案子的,除非公安部督办的大案要案。手下一听穆处要审,赶紧安排,把为首的头领拎到审讯室。

穆处坐在桌子后面,威严地盯着抢劫犯:“叫个啥?阿达人?”

他一边说,一边使劲冲抢劫犯眨巴眼睛。抢劫犯有点糊涂了,这什么意思?不可能吧。

穆处一拍桌子:“老实交代!”然后又冲着抢劫犯眨巴眼睛。同时,脖子向着门的方向微微摆动,似乎在暗示什么。可怜这哥们彻底被整糊涂了。

穆处:“你狗日滴椽子还硬滴增怂,说不说?”

抢劫犯突然站起来,撒腿就往外跑。他在楼道里没跑多远,就被刑警们按在地上。这回刑警们真的愤怒了,一顿胖揍:“你个狗日滴胆子大滴很,这啥地方不知道?八处你也敢跑?”

抢劫犯很委屈:“额也不想跑,你窝大脑希楞怂给我使眼色,额不跑就是瓜子!”

陕西地方话,脑希就是领导老板的意思,大脑希就是大领导。听抢劫犯一说原因,刑警们想起穆处的毛病,才知道抢劫案误会了。一个个笑的直不起腰来。

电视剧枪*戏怎么拍的,枪*电视剧怎么拍的(6)

我们和刑警们相处的非常好。纪实电视剧拍完,大家成了朋友,隔一段时间就约着一起吃顿饭。《12.1枪*大案》版权卖的非常火爆,160万的投资,居然卖了1700多万,比贩毒利润都高。各地电视台播出后,台播收视率均创新高,观众看后反响热烈。那些参加演出的警察,个个成了西安的明星。有时我们去吃饭,在酒店或餐馆会被粉丝们包围。这时候,刑警们就乐呵呵地与粉丝合影啊签名啊。我就默默地很识趣地退到一边,等崇拜浪潮告一段落,大家再吃饭喝酒。

《1.21枪*大案》在全国掀起了观影狂热。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比如相当多地区的观众,认为陕西人太凶恶太残忍,一言不合就*人。所以对陕西人就有些害怕。有一年在上海开电视节目交易会,我带着几个宣传发行人员去参会。打出租车的路上,司机很不好对付很不配合,这也不能去哪里也不能去,很矫情。于是我们几个就在出租车上讲陕西话,讲了几句就发现司机脸色变了,很恐慌的样子。随后我们不论说路怎么走,他都百依百顺。并且怯生生地问:“你们是西安人吗?西安人太厉害了。”

据说,因为这部电视剧的表现手法太过于真实,使得很多的投资方不敢到陕西来投资,当时的市委崔*对此十分恼火。他在全市局级干部大会上点名批评公安局长刘平:全世界的警察都不破案,全中国的警察都不破案,就你西安市公安局在破案,就你刘平在破案?你还拍成电视剧满世界张扬?你倒是出名了,却破坏了陕西的投资环境,陕西损失了200亿的投资。你能的很!

没过多久。刘局长黯然退休。

没办法,长期以来国人把电视剧当宣传手段,随便拍个啥都有人当真。《12.1》这个追责的浪潮也席卷到了西影,幸亏当时张厂长主动承担了责任,不然我那顶小小乌纱帽可能就被摘了。

当年参与《1.21枪*大案》拍摄的刑警,我们多年来一直保持良好的关系。虽然如今他们大多都成为各分局的老大,整天忙的不可开交。可每年大家都会抽时间聚在一起,回忆那段玩票的美好时光。

《12.1枪*大案》,是中国公安题材纪实电视剧的开山之作,引领潮流好多年。从它开始,国内大约拍了几十部公安纪实剧。这种现象越演越烈,以至于广电总局擒贼先擒王,拿《12.1枪*大案》开刀,逼迫我自己主动写申请,吊销了本剧的发行许可证——这基本相当于挥刀自宫。

干这行,就是这么奇葩。有时候想想,挺有意思。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