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逍遥津》说京剧的戏名
京剧艺术是个浩瀚的海洋,珍品无穷,单是剧目的名称,就很值得玩味。去年我曾经编了一个相声《京剧迷的家乡》,是仿照我1956年时听过的相声《影迷》编的,那个老相声就完全是把电影名称连缀而成的,只是编得并不成功,非常缺少相声的元素,没有“包袱”,所以就算是个文字游戏吧。
但是即使是游戏,我也体会到京剧的博大精深,比如有的剧目是取自人名(《伍子胥》)、地名(《武家坡》)、物品名(《锁麟囊》)作名称的;还有的是用几个字,记述一件事情的过程,也就是一部戏的主要情节,这几个字就当了戏名(《四郎探母》),显得既直白,又通俗;用“传”或“记”来记叙人物命运的剧名也不少(《柳荫记》、《白蛇传》);至于用两个并列的动宾词组连辍在一起,做为剧名的,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是两个动宾词组,是代表同一事件的同一个过程,即表示剧中的一个人同时做同一件事的两个行为,例如《击鼓骂曹》、《失子惊疯》;其二是两个动宾词组,分别代表同一事件中,先后序进的两个过程,是完成一件,再进入另一件,像《审头刺汤》、《打渔*家》,其实是把两个折子戏,或两个戏曲片断,连辍在一起,成为一出完整的戏,因而表现为两段式。
我在听戏之余,对戏名仔细品味,在体会乐趣的同时,还能发现一些问题,对于某些曾经困惑过的剧名,弄不太清楚,经过思索,明白了其中的缘故,也很有意义,其中有一个是《逍遥津》。
《逍遥津》讲的是曹*迫汉献帝的故事,取材于我国著名的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的第66回“关云长单刀赴会,伏皇后为国捐生”,戏的内容当然和“单刀会”是没关系了,完全是反映曹操*害伏皇后和她的两个儿子以及伏皇后的家族的内容,事件发生在东汉的皇宫内外,并不是在逍遥津,为什么该戏要取名《逍遥津》呢?《三国演义》的第67回“曹操平定汉中地,张辽威震逍遥津”倒确实有逍遥津这个地名,但这和曹操迫害汉献帝,*害伏后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害伏后的过程中,参与者主要是华歆和司马懿,张辽并不在场,所以让我对戏名存有疑惑。
其实,只要读一读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这个问题还是不难找到答案的,当初戏曲前辈创作《逍遥津》这个剧目时,肯定是把第66回和第67回的相关内容,连辍在一起而编成一出戏的。曹操为了检验自己的实力,看看自己到底是不是真的已具备了挟天子、令诸侯的权威和力量,竟然做出了一系列迫害汉献帝的事情,直到*害伏后家族的全体成员。这样曹操对北部地区,已完全控制住了,于是再度西进和南侵,他进军汉中,打下了张鲁,占领了川东。占据川西的刘备,岌岌可危,只好用江夏、桂阳、长沙三郡的土地,换取孙权的救助,建议东吴去攻打合肥,以求牵制曹操。孙权果然答应,于是率吕蒙和甘宁进军合肥。结果在逍遥津北被张辽*败,狼狈逃回。从小说中看,逍遥津是合肥附近的一条河,合肥在河的北岸,当初全剧大概是在张辽威震逍遥津,曹操大获全胜的情节中结束的,所以剧名就取为《逍遥津》了。我猜测,可能是由于戏的后半部,结构松散,没有什么精彩的表演,艺人们演来也不讨好,慢慢地就放弃了,最后只剩下戏的前半部了,而戏名则依然没有改变。
由此我体会到,一部戏的名称,一定要和它的内容情节、主题思想贴切,万万不可故弄玄虚,让人不得要领。随着对外交往的深入开展和不断扩大,外来艺术形式进入京剧领域的东西越来越多,京剧艺术不是不可以吸收外来营养,但京剧艺术毕竟是传统艺术、民族艺术,单是一部京剧的名称,就一定要遵循让戏迷看得懂、记得住的规律,千万不要花里胡哨,搞花架子。在新剧目的创作过程中,有的戏的名称,戏迷还没有来得及弄明白是怎么回事,戏就夭折了。例如《火醒神州》,我就怎么也想不到它是一部和电影《清宫秘史》内容相同的戏曲,后来我才知道它是为了突出在戊戌变法中牺牲的先辈,把戊戌变法视作中华觉醒的开端。戏名的文学性很强,但是群众可能想不到,有点脱离群众、凌驾群众、高高在上的感觉。相反,戏名取得好,或者改得好,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增加该剧目的生命力,使一部戏久演不衰,从《芦荡火种》到《地下联络员》,再到《沙家浜》;从《革命自有后来人》到《自有后来人》,再到《红灯记》,不仅是戏的思想内容,剧情结构、表演艺术有很大的提升和改进,单是剧名的变化,就越来越符合京剧艺术的规律,体现着京剧剧名的特色!
如果是什么都讲时髦,当初《逍遥津》一剧,在去掉了后半部以后,前半部也早该另取名称了,其实改成《*伏后》、《曹*宫》或者《穆顺尽忠》也未尝不可,只是过去没有那么多的“改名热”。或者也可能是限于旧时代京剧艺人们文化太低的束缚,这出老生高派的代表剧目,一个多世纪以来,竟然沿袭的是这样一个原有的名称,当我们在欣赏高派艺术家在该剧中高亢激昂的演唱艺术时,是否还应当对有着二、三百年历史的京剧艺术,进行一番更普遍、更深刻的思索和回味呢?
京剧艺术,犹如一座万丈巍峨的深山,它的内部,是无穷无尽的艺术宝藏,只要你随便地挖掘一下,都会发现其中数不尽的奇珍异宝,我愿做一名探宝者,哪怕拾到一粒针尖大的艺术珍宝,也愿与您共赏析!
真盼望有更多的人去共同挖掘京剧艺术宝库中的稀世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