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集前期每一集开场,基本上都有属于一诺的一个长镜头。
抱着自己布满纹路的肚皮;
抚摸着自己的妊娠斑,擦掉不适合孕妇的口红;
扯起眼角又放下,细细观察日渐耷拉的皮肤。
这是一个女人,可能只有对着镜子才会展现出来的焦虑,现在被推进、放大,一一暴露在荧幕上。
这,“好看”吗?
《亲爱的小孩》的观感在这里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如果你正被这些焦虑困扰,那么你可能会大呼“真实”,狠狠代入,并且感觉像得到了倾诉和宣泄。
反之,如果你不是这种情绪击打的主体,你可能会感到窒息压迫,看不下去。
后者不能简单总结为“呵呵,男人”,也包括觉得这些东西还很遥远的年轻人,有同样困扰却觉得“每天那么累了,不想看剧再给自己压力”的女性,甚至是“我们那个年代生孩子不像你们这么矫情”的过来人。
《亲爱的小孩》像是一把双刃剑,清楚地划开了一个话题上,不同立场的观众。
这与话题原本的分裂有关。
也是因为这部剧一开始采取了不平衡的叙事方式。
总在单面击打,像在撺一本恐婚恐育大全。
生孩子,是一定要错过的。
男主离开医院,回家看球赛、喝啤酒,睡了过去。
婆婆,一定是奇葩的。
偷摸把胎盘拿给小儿子包馄饨吃,美其名曰大补。
到了媳妇面前,话怎么难听怎么说
有什么累的呀
它大自然它赋予的
她是女人 她母性 她她
你看那老母猪
一窝它生十个八个它累吗
产妇,一定是没人关心的。
亲朋好友都来探视,却都直奔着新生儿去。
产妇想喝点水,嗓子发不出声,无人帮忙,最后只有娘家人注意到她渴了,“谁家女儿谁心疼”。
有人一定会说,这很真实啊,现实里很多这样的情况啊。
但我们谈论一部作品,不能只考虑它反映的现象是否存在,也在于导演如何加工这些现象。
《亲爱的小孩》的窒息感很大程度是来自于,剧情设计的目的性太明显
以上赶着逼女主离婚为中心。
于是,观众太容易就预判了剧情发展。
看,老公婚内出轨了吧;看,请来的月嫂不靠谱吧;看,带着孩子打麻将,果然出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