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率为128bps的某首mp3歌曲,从频谱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从15KHz就出现了“一刀切”
相比MP3格式的简单粗暴,AAC的压缩方法就要高明的多,更高级的压缩算法、更先进的运算规则、更高的采样率和比特率,都是其优势所在。第一次接触AAC是在苹果iPod上知道的,所以一直以为是苹果发明的,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是由杜比、AT&T、索尼等公司共同开发,目的是取代MP3的格式。当时AAC普及率并不高,惊喜的是自用的诺基亚5320XM手机居然可以兼容!同样码率下,实际听起来总觉得AAC音质比MP3更好,怪不得苹果有底气把256Kbps码率的iTunes正版AAC标上0.99美金/首的高价。更小的体积、更好的音质,对我来说,AAC无疑是最佳有损格式。
被称为“MP3取代者”的AAC(中文名:高级音频编码)格式,1997年推出
不妥协的高享受——“标准无损”(代表格式:WAV、FLAC)
说到无损,就不得不提“最接近无损”的WAV格式,其实在很多人眼里WAV就是无损的代名词。这种格式由微软发明,编码规范以PCM为主,是最广泛的多媒体音频格式,以三个参数表示声音:采样位数、采样频率和声道数。一般以PCM编码的WAV文件采样位数是16bit,采样频率是44.1KHz,立体声为双声道,所以一段1分钟的WAV音乐,占用的数据量是16*44100*2*60/8(字节=8bit)=10584KB=10.584MB,所以一首4分钟的歌大概就有40MB。
无损虽然体积很大,但音质明显好于无损,从频谱图可看出,高频一直延伸到20KHz
对于容量不大的播放器,比如10年前主流的1GB内存播放器而言,如果都装WAV格式的话只能装25首,这时“无损压缩”就是相对兼顾音质和体积的最佳选择了,典型的无损压缩格式包括FLAC和APE,限于篇幅,我就只谈下更为主流的FLAC。
FLAC是专门专门针对PCM音频的特点设计的压缩方式,全免费,最新的iPhone 8和X已经公开表示支持FLAC格式,几年前的索尼播放器也敞开胸襟“拥抱”FLAC,相比小众的TTA、TAK,苹果自家的AIFF、ALAC,以及非开源格式的APE,FLAC的兼容性要好得多,虽然压缩率略低于APE,不过相比臃肿的WAV也能瘦身25%-45%。而音质上几乎毫无差异。目前FLAC的音源并不难找,通过购买正版CD抓轨直接通过Foobar2000等软件转换成.flac文件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