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出没·逆转时空》剧照
连续10年扎根春节档,保证稳定的创意和质量输出,对于主创团队并不是容易的事。最近几年,观众可以发现,这部曾经的低幼动画已经不满于只取悦小孩子。谈到这种变化,林永长表示,“最初从电视开始的呈现,的确是会更加偏向亲子向、儿童向,越往后我们发觉观众也在成长,观众群体不断往更高年龄段方向发展,同时随着他们的年龄段增长接触到更多的信息,所以我们在思考主题的时候,也会想办法去兼顾这部分我们的成长之后的粉丝的需求。”
于是“熊出没”的主题上,就慢慢地往比较偏成人的一些议题转变,但也不会太深,都是普世的主题,“小孩子能够理解,成人观众也能从中感受到乐趣和思考。比如《伴我熊心》涉及AI,《狂野大陆》会涉及对快乐的思考,包括今年《逆转时空》涉及对人生的抉择,这些都比较偏成人,小孩子能理解到你要告诉我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内容,但是对大人的触动会更大。”林永长说。
《熊出没·伴我熊芯》海报
有意思的是,从探索太空、人工智能到今年的职场生态,在题材选择上,这个系列的大电影总能精准踩中热点。对于这一点,林永长说,有“巧合”的部分,但这个动画在选题开发方面一直很用心,有专门部门的同事去完成整套调研环节。
“热点肯定会考虑,同时可能因为经过了这么多部,主创也练就了一些敏锐,生活中正好触到一些热点或者一些感悟,都会有意地想怎么融入到故事里面。”而每部作品上映后,策划部门又会再对数据做调研,反馈到创作上,“比如一些家长关注的问题,是不是对小孩子会有一些负面影响,我们都会非常关注。”
《熊出没·重返地球》海报
当然这种变化也不仅仅是基于观众的,更多的也是身为创作者自身慢慢对世界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和《熊出没》在一起的这么多年,角色的成长伴随的是创作者真实内心真实的感受。林永长把这种过程形容为“在思想上也有提升跟成长的过程” 。“光头强、熊大、熊二,包括其中其他很多人物,它们都赋予我很多的表达自己的机会,我们是通过动画在分享我们自己的看法和体验,也通过这些表达,让角色更加丰满、鲜活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出没”电影院的十年,也是中国动画电影产业腾飞的十年。曾经的动画电影天花板很低,技术落后,类型也十分局限。早年的深圳是海外动画的“外包工厂”,林永长也是其中一员。“以前大家对国产动画不是那么的热情。到现在不管是《熊出没》还是其他国漫动画,都受到很多认可。”林永长为此还有几分“自豪感”,“觉得能通过我们的作品,让大家去认同我们的国漫,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熊出没·逆转时空》海报
作为一个从业者,林永长表示的确能够在这10年中感到那种“不断增长自信的过程”,“一开始从我们公司内部来说,大家对动画就是纯粹的热情和热爱。现在能感受到观众群体,对现在的国产动画建立起了信任,越来越多的支持,让我们越来越自信。”
随着近年来“国漫崛起”的风头,动画行业也越来越“卷”,林永长谈到,“这几年大家不断努力,同行们也都也很拼,每年都能看到几部效果不错的动画电影出来,确实是观众和创作者一起努力营造了非常好的市场氛围。也是因为有这样的竞争压力,我们才会有更好的提升的动力,带动更大的市场,这是动画发展良性循环的结果。”
在中国动画电影的序列中,《大圣归来》是崛起的热血,《魔童降世》炸掉了票房天花板,《封神榜》和《白蛇传》被新编成各种炫目的模样,《长安三万里》被上升到艺术高度广揽美誉和夸奖。在动画大片总是容易和“爆款”联系起来的这些年里,《熊出没》从来没 “爆”过。
对于这个IP的发展规划,林永长说,“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去做好内容,能够让观众认可,自然就能够持续地发展,也自然有机会给到我们不断地去提升。”他坦言,方特的团队确实是比较“求稳”的,“希望这个IP能够形成一个持续的影响力。如果是新IP,可能需要它要爆火,而我们需要细水长流。当然我们每一步也都是付出全部团队的劲儿去做的,用力也是很猛的。”
谈到对下一个十年的展望,林永长表示,“应该还是会挖掘与时俱进的题材,现在科技发展很快,世界也是日新月异,我们唯一确保的一点就是我们会用心去挖掘新的故事,挖掘一些能够打动观众的、一些情感的东西的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