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理学上来说,勇气是指维持意志行为的具有积极主动性的动机,即一种克服困难的动力。一般来说,勇气主要有3个来源:
1.与生俱来
或许是远古时代留存的生命本能,亦或是被刻在我们基因深处的可贵品质,每个人与生俱来都伴随着勇气,这种勇气是我们人生勇气的起点和基点,是我们所有勇气的第一个来源。
不过有人天生会更加勇敢,富有冒险精神,有人则是会相对胆小一些,做事比较谨慎,不太敢去尝试新鲜事物。
但无论与生俱来的品质如何,决定我们真正勇敢与否的,还是后天所接受的教育,不同的人生经历可以使人的勇气发生巨大变化。
2.后天教育影响
有的孩子可能天生很勇敢,但总是被家长百般禁锢,无法做任何有危险的事情,结果勇气慢慢消失殆尽,做事谨慎万分。
反之,有些孩子可能原本并不是很勇敢,但家长勇敢教育做得很好,在不断地锻炼过程中,孩子自信心越来越强,越来越富有勇气,而这就是后天教育对孩子勇气的影响。
3.社会角色的加持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一个人的勇气大小,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可能出现极大波动。
比如体态柔弱的妈妈为了保护孩子驱赶野兽,性格怯懦的男人在成为警察后勇敢搏斗,这些都是在不同社会角色光环加持下,为人们赋予了突如其来、超乎常理的勇气。
怎样培养孩子勇敢的品质?1.接纳孩子
很多家长一看自家娃是个“小怂包”,心里忍不住就来气。
但我们要让孩子勇敢,就要先接纳孩子的软弱、胆小,不要对此表现得过于焦虑。
有些恐惧是会随着孩子认知能力增强而逐渐消失的,比如孩子小时候怕黑、怕打雷,等长大以后学习了相关物理知识后,就会慢慢打消原本的恐惧。
如果家长早早为孩子贴上标签,那么反而真的会让孩子成为胆小鬼,即便是长大以后,也难以变得勇敢。
2.采用鼓励式教育
孩子能否表现得勇敢,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自我的实际认知,以及有没有足够的安全感。
如果孩子可以感受父母对他无条件的爱和信任,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那么在面对困难时,自然会有敢于挑战的勇气。
因此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更多采用鼓励式教育,切忌随意地打击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探索各种未知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