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习惯养成的回答,自律是什么,是自我限制。其实自我限制是很难的。
因为很多人想要改掉自身的一些不良习惯,但是半途而废的太多了。
什么时间管理,什么计划管理,自制力,都是在教我们改掉坏习惯,
但是大部分人都是有认知,没效果,就是知道改掉很好,但是就是改不掉。
为什么:是自己的自制力差的很吗?难道自己就是个废物吗?不是,其实很多人都做不到。
做不到的占90%因为,那么那10%的就是精英吗?改变的一定他是有独到的优势。
自制力是人的大脑极力反抗的行为,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习惯,因为习惯是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那么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掉的,但是找对了方法,其实也不难。
就像是军人,在社会上不管以前多么散漫的一个人,走进军队,就会改变。 从行为到身体素质,到一些微小的习惯都会改变,我在部队的时候,很多人走路是八字脚,走起路来很松散,但是部队是绝对禁止这种松散的。说改,就得改,退伍走到社会的前几年一般很难再出现这种松散的八字脚。包括作息时间,即便是退伍回家,也要慢慢适应家里的慢节奏生活。
很难改吗?显然是不难,看看军人的生活,再看看自己的作息,差距很大,
但是走到军队你就得改。因为不改就不行。不会让领导说下次,其实很好改的,很容易自律的。
就像是现在的吸烟人群,叫做烟民,年龄偏大,一说戒了好几次就是戒不了。干脆就不戒了。
其实戒烟很难吗?一点都不难,戒毒都很简单,一根小小的烟就戒不了。关到所里立马戒掉。
这跟自律有关系吗?有,但是不大,通过两个故事应该看出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环境”,不管是养成好习惯,还是养成坏习惯,都是环境的产物。
所以,中华文明有一种传承,叫做家风,家风就是家里的环境。就是孩子的第一课堂。
环境包括,人文环境,教育环境,以及传承环境。三种环境影响造就孩子的一生。
今天不说传承的家庭环境,还是继续成人的自律话题。
那么, 作为家庭环境的产物,一些不好的习惯。成长之后如何改进呢?
首先讲一点,坏习惯不是被改掉的,而是被替换掉的。是被好的替换,而不是让坏的消失。
因为大脑对待改变是抵触的,是排斥的,大脑排斥一切切割性质的改变。
硬要改掉就是跟大脑对抗,就是在对大脑维持现状的触犯。就会得到强力抵触。
因为大脑的思维是惯性思维,是路径记录的形式。任何的记忆都会在大脑形成记忆路径。
想要换掉一些不理想的言行就要了解大脑的运行。
大脑的运行首先是认知触发记忆,就是先用五感感受到的信息加以存储。五感就是(望闻听尝触)
通过五感的信息录入,进行分类存储,虽然存储。存在感性的分类,暂时不谈,存储的过程。就是认知的成长。
有了存贮,就会产生基本逻辑概念。每个小的逻辑单元逐渐诞生。有些就形成了条件反射。
就是烧开的水不能用手摸,这就是基本认知逻辑的一个逻辑单元。
很多的逻辑单元存储在脑子里,遇到问题就会产生反馈。多次反馈就形成,思维模型。
那么现在应该了解习惯形成是怎样的了吧,简单的思维模型重复多次,就是行为惯性。习惯。
有了形成的原理。加以改进就应该简单了。
想要自律首先就要有要改进的环境,因为环境的重要性咱们已经说了。
环境改变是触发行动的主因,触发行动,不要刻意改变太多,要逐渐适应,时刻注意开始。
就像是减肥。想要减肥其实就是管不住嘴。管住嘴,迈开腿,对减肥就是很简单的事。
想要改变,就是家里不再准备高热量食品,冰箱里,家里没有,就吃不了。
这就是刻意制造的减肥环境。想吃好高热量食品了,可以走距离2公里外的超市消费20元
一次只能卖一次的量,可以节约的吃。但是必须定点这个超市。
这样既能迈开腿又能管住嘴,减肥只是时间问题,不用吃任何的减肥药。
那么:想要改掉长期板着脸,没有笑意的习惯,那也要从环境开始。在洗漱池上放一个笑脸。
早晚跟他学一次,对他笑一下。手机屏幕设置成笑脸,拿出手机对他笑一下。
办公桌上放上笑脸,看见就对他笑一下。就这样,不用刻意改变什么。逐渐就会养成微笑的习惯。
自律说起来很难,但是其实只要找到方法没做起来很简单。
改变习惯想要自律,从环境开始,从一点点改变开始,不用太刻意,不要让大脑抵触,
要顺其自然。养成好习惯还有很多的细节,根据家庭布置环境,逐渐改变,从微习惯开始。
因为这些习惯直接影响你的知识转化。知识有没有用不是知识的问题,是你的问题。
关注我加入习惯训练营,这里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有相互监督的老师。
关注我暗号《好习惯》拉你进来让你动起来。共同进步,让我们成为高能力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