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原因,接下来我们就有针对性地破解这两个问题。
02给“爱”立规则,破解窝里横统一育儿原则
很多长辈分不清“宠爱”和“溺爱”的区别,认为只要无条件满足孩子的需求就是爱孩子。
其实不然,真正的爱是克制的,是有原则的。
我们越是爱孩子,越要让孩子明白凡事都是有规则的,家里也不例外。
- 打骂大人、不尊重长辈——坚决不允许!孩子但凡出现这样的行为,家长一定要态度严肃地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 撒泼打滚、非要买玩具——我们去商场前先和孩子约定好,只买一个玩具,或者绕开玩具区,从根本上杜绝诱惑。
在主要以长辈照看孩子为主的家庭中,父母平时要多和长辈沟通,家人对待孩子的态度要尽可能保持一致。
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界限,也不会因为有人护着他,一再尝试突破大人的忍耐底线了。
家长以身作则
孩子虽然小,但是他们不傻,所以我们家长要时刻以身作则,给孩子积极正向的引导。
在遇到孩子哭闹撒泼的情况,我们要先反省一下,是不是我们先给孩子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 告诉孩子乖乖打完针就可以买玩具,但打完针就把这事儿忘了,于是孩子大哭。
- 不让孩子大喊大叫撒泼打滚,但是我们自己遇到需求得不到满足的情况,第一反应也是乱发脾气。
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绝对不能只针对孩子一个人,家长自身的榜样力量是最不容忽视的。
03学会社交,让孩子在外面不再“怂”不要给孩子贴标签
当孩子在外面看起来特别小心翼翼时,大家千万不要急于去改变他,要求他“大方”。
- 见到你认识的人,就逼着孩子必须打招呼,不打招呼就是没礼貌。
- 要多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儿,不然就是不合群。
强迫孩子做一些你认为锻炼社交能力的事情,会让孩子感到压力山大,很可能会适得其反,让他更加害怕社交,不敢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很多时候孩子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我们就下意识地给孩子贴上“没礼貌”“胆子小”“不听话”“不大方”等标签,这样也是不对的。
在你给孩子贴标签的过程中,孩子反复接受到这样的心理暗示,真的会以为自己就是不听话、没礼貌、胆小,会影响孩子以后性格的发展。
所以说,让孩子不再害怕陌生环境,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理解他的心理,不要随意给孩子贴上一些不好的标签,然后才能让他放下惧怕心理,尝试着社交,不再怂。
顺应孩子的节奏
我们要尽可能的多带孩子外出,让孩子去接触更多的人和新鲜的事物,学会适应新的环境。
先可以带着孩子在旁边观察,看到别的小朋友是如何交往、交流的,模仿也是学习的一步。
当孩子对周围的人或事有了足够的了解,很可能就会萌出想要参与进去的*。
这时候,我们适当地“推他一把”,比如根据孩子感兴趣或擅长的领域,为他寻找能够表现的机会,并鼓励孩子“你一定可以”“你很棒”等等,他很可能会在你的引导下勇敢地“往前迈出一步”。
不要用我们的想法去强行要求孩子必须做到什么地步,而是要顺应孩子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