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我是佑哥,6岁女孩儿的爸爸,每天分享科学、实用的育儿知识,希望我们都能成为优秀的家长!
每个孩子的忍耐力超乎想象,即便是亲生父母,也难以知晓孩子的忍耐力有多强。其实只要我们不去吓着他们,给出较为合理的心理预期,他们大多数能接受看似很困难的事情。
“我不想打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不少让他们恐惧的事情,家长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坦然、平和地去面对。
就说打针这种事情,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几乎每年都要挨上两针。家长们总会以自己的感受去衡量孩子,然后会去暴力按住孩子,或者是哄骗、威吓他们。
前几天我因为皮肤有点小毛病,去医院拿药,看到一个五六岁大的男孩子抗拒打针,他的爸爸人高马大依然拗不过他,而整个医院走廊,也都充斥着那小男孩凄厉的哭声……
“我不想打针”这句话,大概是每个小孩子生病的时候去医院最常说的一句话。
我记得那时候楠楠才1岁多大,刚刚学会喊爸爸、妈妈、吃饭等词汇。
楠楠当时得了小感冒,先去门诊看了下,然后医生开了针剂,准备打针的时候,她却流露出害怕的表情,大概是对几个月前打预防接种针还有一定印象。
当医生扎上去的时候,楠楠哇地一声哭了出来,随后我说道“咦,电脑屏幕上有只小猪”,很快她被小猪所吸引,一下子忘记打针的疼痛了。
这种注意力转移法十分实用,而且能大幅度的让孩子减轻对疼痛的认知。
家长该如何正确引导孩子面对打针?到了后来三岁大的时候,我带她去打针,她还是老样子说道“我不想打针”,我边走边说:“楠楠现在病了,爸爸想让楠楠快点好起来,让医生开点药,要是不打针的话,病可能好不了。”
楠楠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其实小孩子很懂事,不要认为他们不懂,只要我们去正确的跟他们讲讲理由,孩子还是能够接纳我们的说法。
另外当我女儿生病的时候,我即使很焦虑也不会表现给她看,因为我过度焦虑,会让孩子认为问题严重,从而吓着她。
在医生给楠楠打针时,我也会跟她如实说出打针所要承受的疼痛感,而不会像大多数家长这么讲:“一点都不疼”,等到第二次孩子就不会上当了。
所以我在打针之前,跟她说道:“打针会有一点点疼哦,就跟上次楠楠没坐稳,屁股跌到地上一样疼。上次楠楠摔倒都没哭,这次打针也不会哭的,对吧?”
类似这样的话,不仅没有夸大、缩小,还鼓励激发了孩子的勇气,在打针的时候,他们则会很坚强,能够很好的忍受住打针的疼痛感。
而不是又哄又骗,恐吓达到目的。有的家长会以“打完针就带你买玩具”“不打针的话,我让警察叔叔来抓你”等话术来刺激孩子。
这种方式十分糟糕,并且属于一次性的做法,也难以让孩子消除面临打针时的紧张、害怕感,还会影响他们的道德发育。
研究表明,爸爸比妈妈更适合带娃,我是佑哥,女儿6岁,带娃6年,人称带娃小能手、奶爸界彭于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