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在亲子乐园里,看到一对母子,妈妈坐在一旁刷手机,三四岁的孩子本来开开心心地蹦跳自个儿玩耍。绕了一圈回到妈妈身边,不知说了什么,妈妈没有同意,孩子就使劲折腾,妈妈一气之下,啪的一巴掌打了过去。结果孩子大声哭闹起来,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妈妈看到大家目光都飘了过来,更加恼羞成怒,一边打一边拖着孩子离开了。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苦恼:我家孩子爱哭,又不听话,调皮捣蛋,一不顺他意就大哭大闹。实在头疼。其实并非孩子不听话,而是家长没有对三岁的孩子给予足够的耐心和陪伴。家长应当从自身寻找问题。
三岁,由于孩子的自我意识这个时候已经形成,所以他会懂得表达自己的需求,看见什么东西都想要,必须得给他、满足要求,不然就哭给你看。比如在外面看到喜欢的玩具,就要买,不买就站着不走了,当街哭闹,耍赖。路过行人纷纷行注目礼,大人就尴尬得不行。在家也是他想要往东,你不能往西,不顺着他的意思,就哭闹。而且,还特别粘妈妈。
相信许多家有三岁娃的妈妈都有这样的苦恼。其实所有的这些不听话、爱哭闹,都是是该年龄阶段的正常行为。
情绪不稳定,自制力差,易冲动,都是三岁的小孩的特质。这是与孩子的大脑发育有直接关联的。
我们都知道,三岁的孩子的大脑还在不断发育过程中,决定孩子大脑能够理性思考的是大脑前额叶,大脑前额叶需要到7岁进入发育高峰期,要到25岁左右才发育健全。60岁进入退化高峰。
我们俗话说“老小孩,小小孩”,说的就是因为小孩和老人的大脑前额叶都不健全,容易控制不住情绪导致的。所以他们都容易情绪化,易怒易冲动,甚至口不择言,都是可以理解的。
这个时候,作为成年人就不要跟他们计较太多。接纳他们的情绪,接受即将发生的他们的情绪,学会一起努力控制它。
那具体怎么做呢?
1,学会共情。孩子哭闹,情绪到达顶端的时候,说再多都是没用的。凶他打他骂他也只会哭得更凶。这个时候需要做什么呢?最重要的就是共情,接纳他此刻的情绪,让他平静下来。
只需要一个拥抱,然后一两句共情的话,耐心哄孩子:宝贝看到那个玩具很想要是吧?真的好漂亮耶,宝贝眼光不错哦,我也很喜欢。可是我们家里好像有一个类似的了哦,你买了回来,不跟家里的玩了,它会很伤心的耶!怎么办?你要不要回去问一下它?
或者说我们刚才没有计划要买,我们今天出来是干嘛的?妈妈一会还要去超市买东西,买菜,要不我们晚上没菜吃饭了,饿肚子了怎么办?
如果是你不知道孩子为什么没理由地哭闹的时候,这时千万不要责备他,耐心问他原因,分析这个事情。有时候孩子也许只是想要人倾听他回应他而已。
2,转移注意力。孩子对一件事的专注度是不会太持久的。这个时候,让孩子平静下来,可以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用其它更新鲜更好玩的事物来吸引他的注意力。哎呀,那里有个小丑在做汽球,好好玩哦,我们过去看看吧?
当他的注意力完全被吸引过去的时候,一转眼,也许他就不记得刚才发生了什么,为何而哭泣。
3,冷处理。如果孩子是完全无理取闹,撒泼耍赖,那可以不用管他,他闹了一会,觉得没有引起大人的注意,就会自觉无趣,停止了哭闹行为。又或者,只需要一个凌厉的眼神,告诉不可以这样做。或者紧紧握住他的手,用严肃的表情,暗示他马上停止他的这种行为。这样启发他的良知,自觉思考自己的不当行为。这样比大骂和处罚有效和好得多。
4,预约规则。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会知道孩子什么时候会大哭大闹。那这时候就要先提前预约好,定好规则,孩子提前知道了这个规则,就不会犯错。
比如出去逛街,或者去超市时,提前和孩子约好,不能乱买玩具,或者只能买一样。或者在日常行为表格里,集够足够的星星才可以有奖励。否则是不能有奖励的哦。这样也可以让孩子知道,不是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不管是什么都需要付出。
5,适当惩罚。如果孩子做了什么事,实在过份的,可以适当惩罚一下。以让孩子记住这样是不允许的。比如罚站,罚这个星期不能看动画片,罚今天不能看书(适用于爱看书的娃。)或者罚今天不能做孩子最爱吃的菜等等。
只要是孩子特别喜欢的东西,限制他使用,就达到了惩罚目的,以此让他纠正行为。而不一定非要打屁股或是凶孩子。那样会让孩子感觉受伤。
6,要适当尊重孩子的意愿。有时候孩子哭闹也许是因为他要去探索,大人觉得有危险不给去,其实只要确保没有危险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鼓励孩子的探索行为。当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心情会很愉快,会继续更努力的探索。这种小时候养成的爱冒险,勇于探索的个性,对孩子的未来来说是很重要的。
7,耐心纠正。现在隔代养育的情况很多。老人家大多宠着孩子。而一些父母则认为孩子小,任性、胡闹、不 听从吩咐是一种自然现象,长大就会变好或变听话,孩子的行为是累积的,长期下来就更加的 不听话,甚至出现叛逆的情形。
总而言之,孩子,只是孩子,不管是哭还是闹,都是没有安全感的表现,做父母的需要付出更多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适当满足孩子的需求,努力呵护孩子的心灵成长。
8,多些陪伴。如文章开头的这位妈妈,一开始只是自己玩手机,孩子自个儿玩耍,久了孩子觉得无聊,需要妈妈的陪伴。如果妈妈能够放下手机,倾听孩子的需求,花点时间用心陪伴孩子玩耍。孩子得到满足了,就不会造成后面不可收拾的场面了。孩子有时候并非要买这个那个,要玩这个那个,他也许只是想要爸爸或者妈妈这个玩伴陪他玩而已。
在孩子看来,再好再贵的玩具,再好看的动画片,都不如爸爸妈妈的用心陪伴。
您好,我是琉璃巧育儿,自由撰稿人,童话绘本作者,编辑,早期教育研究会会员。分享国际前沿育儿理念。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