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推送跟“奶”有关的话题,后台留言就格外得热烈。在追奶这条路上……奶牛们的故事真是说也说不完。
前几天,我们在后台“活捉”了一枚二娃妈,她的追奶历程里,是不是也有你的影子——
那些“下奶神器”
我试了个遍
生大宝时,经过高考倒计时般的追奶历程,本奶牛被婆婆妈妈和月嫂一致鉴定为“馋奶子”——即自己吃得饱饱的才有奶水,少一顿,不,一口,乳房就瘪瘪地抗议。
所以二宝一来,我就下定决心撒开丫子吃,做个棒(pang)棒(pang)的奶牛。
南方婆婆搞了猪肚炖鸡、咸鱼干蒸猪肉、冰糖炖猪心等“特色追奶菜”;北方亲妈托人从老家寄来了擀面皮、馓子、盐豆子等“当地下奶必备”。大家为了二宝的粮仓,真是操碎了心。
然而,二胎时还是奶荒了。月子坐到一半时,宝宝仍要在每次亲喂后,额外加30~50mL配方奶才停止哭闹。
我心中自责没能给二宝最好的养育之时,家人也顺势祭出了追奶大*器——酒酿&汤药。连一向坚持科学育儿的老公也急了,“为了孩子,咱们试一试?”他小心翼翼地问。
于是,我过上了“早上酒酿炖蛋、中午酒酿圆子、晚上酒酿红糖”的日子。为了追求速度,我们还偷偷查了很多中药下奶偏方,通草、王不留行、路路通……几乎都尝了个遍。
老公还把药包放在我的饭汤里,那种在中药里捞排骨吃的感觉,简直了。
可奶阵就像前任一样,曾见过Ta,但似乎再也不会来了。
从追奶到堵奶
一碗汤的距离
边吃酒酿和中草药,还要边作死地百度“哺乳期摄入酒精的危害”、“中草药的毒性”。感觉自己要么没奶,要么会被毒死……
灌酒酿、汤药之余,我们还去婴童店和药房买过各种“追奶利器”,什么阿胶蛋白粉、木瓜奶粉、沛怡粉……效果嘛,的确有一点。但事后想想,它们的服用要求几乎都是每天2~3遍,每次300~500mL,也不知道起作用的是它们的成分,还是每天随之多灌下去的水。
婆婆精心熬制的猪蹄、乌鸡、筒骨、土鸭汤……也轮番上阵。为了多保留些“营养”,心疼我的家婆甚至把锅盖上的“蒸馏水”都抖落到了汤里。
疯狂追奶的日子,那些传说中的下奶汤,几乎被我挨个儿吃了个遍。
为了多存点奶,我还故意拉长了喂奶的间隔时间。
终于,我堵奶了。
先是手脚冰凉,而后10分钟内体温从36.2℃飙到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