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句话“你是个男孩,哭什么哭!”
“你是个男孩,哭什么哭!”
“你是个男孩,抱什么抱!”
“你就不能爷们一点儿吗!”
男孩的父母,很喜欢对孩子说这些话。在我们的刻板认知中,男孩就应该坚强勇敢,不怕流血不怕流汗。所以一看到男孩子喊“疼”、流眼泪,我们就认为这孩子没出息,喝令他憋住,不许哭。
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有害怕、悲伤、委屈的时候,他们都渴望得到父母
的安抚和呵护,而不能因为性别不同,就区别对待。
《男孩不该走的路》一书中,美国心理学家汤普森指出:“传统文化对男性的刻板观念,阻止了男孩承认本身的情绪,也妨碍了男孩的情感发展,是引导男孩远离自我内心的一种错误情感教育行为。”
不允许哭的男孩,长大后共情能力非常差,他们情感冷漠,对别人缺少基本的同理心。
一部分被过分压抑情绪的男孩,甚至会因为过度压抑而出现情感上的扭曲,在心理上出现变态。
不要认为男孩天生就应该是硬汉!
当男孩哭时,我们要做的不是抑制,而是要允许孩子释放情绪,学会正视自己的情绪,学会处理坏情绪。
只有学会情绪管理的孩子,未来情绪稳定,心理健康,大情商高,有担当。
第三句话“你一个男孩子,干什么活”
传统观念认为,家务应该归女性,男性大多都是甩手掌柜。一旦男孩沾手家务,家长就大呼小叫赶紧撵他们走开。
被父母包办长大的男孩们,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他们不会照顾自己,不懂得对父母感恩,甚至于会影响到与他人相处的方式方法。
结婚后,男性在做家务和照顾孩子上更是消失不见,“丧偶式婚姻”中,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爸爸让妈妈疲惫不堪,让孩子缺少父爱,家庭矛盾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