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华看着这个拼了命救自己的战友,不禁红了眼圈,心底说不出的温暖。
解秀梅奋不顾身救人的事迹很快在志愿军中传开了,全军上下都对她的勇敢坚韧赞赏有加、为她牺牲和奉献精神感动,身后是这样的战友,战士们上战场心里都更有底气。
1951年,志愿军总部授予她“一等功”英雄称号,同年,解秀梅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初,解秀梅因表现优异,被选入了志愿军第二次归国代表团,接受*等国家元首的检阅。
彭总司令在为他们送行的时候,还特意走到解秀梅身边,与她亲切握手,对她讲:“小鬼,不简单呀,有点花木兰的样子!”
得到总司令的表扬,解秀梅心里乐开了花,发誓以后要更加努力工作,绝不辜负总司令的肯定。
1952年1月18日,解秀梅跟着代表团回到了魂牵梦绕的祖国,之后就一直跟着代表团辗转在全国各地,做了千余场报告,将朝鲜战场上激烈的战况、我志愿军战士不惧牺牲、顽强*敌的事迹讲给大家,让中国民众了解中华儿郎是多么勇敢,用血肉之躯打败了美帝主义的钢铁大炮,鼓舞民心,扬我国威。
解秀梅也成了名人,在她的老家,几千位乡亲特意聚在一起为她开了庆功大会,省领导将“人民功臣”的牌匾庄重地挂在了她的家门口,看着解秀梅长大的乡亲们都说,这女娃子可真是光耀门楣了!
当年5月23日,中南海怀仁堂后的大草坪上,*、*等国家元首接见了解秀梅等归国代表团成员。
接见流程中有一项是归国代表们向*献花,解秀梅十分幸运地被安排给*献花。
解秀梅手捧着鲜花,满心激动地望着*,鲜花后,解秀梅激动地说:“*,我代表全体志愿军向您献花!我们都很想念您!”
*握着她的手:“我也想念你们,你们都是好样的,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了你们!”
解秀梅看得出来*今天的心情不是太好,面色有些沉重。
谢秀梅心想:“主席应该是看到我们想起了他那牺牲在朝鲜的孩子吧,如果他还活着,一起来接受检阅,*应该会很骄傲欣慰吧!”
眼前这个挺拔的男人,是新中国的领袖,同时也是一位可敬的父亲啊!
解秀梅一时控制不住内心的情绪,像撒娇耍赖的女儿一般扑向了慈父的怀里,搂着主席的脖子,失声痛哭起来,似在寻求安慰,也似乎是在安慰父亲。
面对解秀梅这突如其来的举动,现场的人都惊得愣了神,见过不少看见主席激动不已的,可还没有哪个女同志那么大胆,上来就给主席一个熊抱的。
站在主席身后的摄影师赶紧摁下快门,记录了这一精彩瞬间,留下了传世的照片《中国人民志愿军文艺工作者拥抱*》。
正式流程之后,有人提议请*给大家签名留念,解秀梅没有准备本子,便临时向其他同志借了一个,请主席为自己签名。
主席接过本子,翻了两页,说道:“这不是你的本子吧?”
因为主席签名,所有的同志都是精心准备的本子,然后珍藏。解秀梅拿的本子有些旧,还用了几页,主席才断定她是借的本子。
被看穿的解秀梅不好意思地点点头,*见状却是会心一笑,在连续两页纸上签了名,将本子还给了解秀梅。
别人再好的本子,主席都只签一个,却给自己签了两个,解秀梅心中明了,主席是怕自己借的本子,直接撕掉一页不礼貌,有了两个签名,自己撕掉一页,还能本子主人留一个,两家都高兴。
解秀梅被主席的细致深深感动,主席是真的把我们都当做自己的孩子,设身处地的为大家着想。
以后工作中,每每想到此,解秀梅都觉得浑身充满干劲,为祖国奉献一切都是值得的。
归国半年之后,朝鲜前线战事吃紧,解秀梅又去往朝鲜继续战斗,奔波在抗战一线,贡献卓越的解秀梅作为志愿军的杰出代表,被金日成授予朝鲜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和三级国旗勋章。
战士勋章是解秀梅最希望的肯定,而国旗勋章是朝鲜最高的奖章,是金日成觉得她当之无愧,必须要享有的。
解秀梅在朝鲜战场时,其父解铁曾作为慰问团成员,与她在六十八军的阵地团聚,父女相拥而泣,后来巴金就以此为原型创作了小说《团圆》。
1964年,根据《团圆》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上映,王芳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人物。
那么,抗美援朝结束后,解秀梅又有着怎样的人生呢?
1953年停战后不久,解秀梅就和相恋多年的战友李志华在朝鲜举行了简单的婚礼,而后一起回国。
1956年,解秀梅响应组织号召复员转业,到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区任区委*。
工作兢兢业业,多次受到组织嘉奖,1970年随丈夫调任山东临沂国棉厂的党委副*。
1975年丈夫部队换防到吉林,解秀梅也跟到了东北,因为没有合适的工作安排,成了家庭妇女,直到次年丈夫转业到石家庄时,解秀梅才被安排到当地的印刷厂当副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