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博科夫有名,还是他的《洛丽塔》有名?相信很多读者们会选择后者。作为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最具争议性,也最广为流传的一部作品,《洛丽塔》是文学史上一个“说不完的话题”,而话题的核心就是伦理和尺度。
《洛丽塔》成书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讲述的是一个中年男子与一个未成年少女的不伦之恋。因为题材敏感,出版之路颇费周章。这部作品先后投寄过四家出版商,皆被归入“色情文学”之列,出版商们以“书很精彩,但接稿会有罚款或牢狱之忧”为由纷纷拒绝。
最后,纳博科夫不得已将此书交给法国专事出版情色书籍的奥林比亚出版社,这部小说才得以问世。随着这部小说在欧洲获得巨大反响,英美出版商嗅到了诱人的商机,同意“放行”,并打着“情色”的旗号从中牟利。
虽然这是对《洛丽塔》在某种意义上的误读和误导,但也确实促使这本昔日“禁书”一跃跻身《纽约时报》畅销书单第一名,后又被评为“二战后影响世界的一百部小说之一”。
作者纳博科夫本人也承认,洛丽塔是一个比他的名字更有知名度的名字,然而也是一个在美国现代社会中消失了的名字。因为在《洛丽塔》出版之后,没有一个美国家庭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取名为洛丽塔。
继这股“洛丽塔热潮”之后,该部作品先后于1962年、1997年两度被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屏。其中,导演阿德里安·莱恩拍摄于1997年拍摄的《洛丽塔》被奉为一大经典,影片除了对情节尺度和主人公年龄做了改动之外,高度还原了原著。
片名《一树梨花压海棠》这一生动意象出自苏东坡的诗作“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这首诗原是苏东坡调侃好友张先80岁高龄娶了一个18岁小妾的嘲笑之作,后来才演变成老夫少妻的委婉说法,在此形象暗示了男女主人公的年龄差距。
那么,这段反世俗的畸形忘年恋背后,究竟是极致的真爱流露,还是恐怖的万恶之源?我们不妨一起探究这个答案。
小说的男主人公亨伯特出生于1910年的巴黎,是一名有着多国血统的混血儿。他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相貌英俊。
十三岁那年,亨伯特邂逅了初恋女友安娜贝尔,两人有过一场青涩、纯美的情爱体验。可是不久后,安娜贝尔染病去世。
青春期的亨伯特自从笼罩在巨大心理阴影之下,不敢恋爱,并将这种情感的缺憾转移到了九至十四岁的“性感少女”身上。
他开始在公园的长凳上肆无忌惮地观察那些玩耍的美丽少女们,也会去孤儿院和少管所泰然自若地端详那些发育成熟的女孩儿,然后在心里浮想联翩,试图重温少年爱恋的旧梦。
一直到成年之后,亨伯特成为了社会精英,成为了年轻有为的教授,世俗的眼光教他不得不走上娶妻成家的道路。
在经历了与无数女人的滥交后,25岁的亨伯特迎娶了30岁的瓦莱丽——一个波兰大夫的女儿,不仅年纪比亨伯特大,且早已失去童贞。亨伯特选择她,只因她擅长佯装小女孩的神情和打扮。
新婚之夜,亨伯特还特意让妻子穿上了他从孤儿院偷出来的小女孩睡衣,继续自己的美梦。但是很快,他发现自己娶的终究不是一个“一个苍白的流浪的小女孩儿”,而是一个肥胖臃肿、短腿巨乳、没有头脑的成熟女人。两人的婚姻最后走向破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