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在烧大结局三兄弟都牺牲了,铁在烧各个人物结局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3-04-19 07:20:30

提起抗美援朝中闻名世界的战役,人们肯定会想到三所里、松骨峰、长津湖、上甘岭、金城等地发生的战役,而且一定不会漏掉铁原,因为在这里,曾爆发过一场异常惨烈的战斗。

在这场战斗中,有着“英雄铁军”称号的志愿军第63军临危受命,以2.4万人的弱势兵力,阻挡住了美军4个师约5万人的疯狂进攻,歼灭敌军2万余人,守住了铁原,使得志愿军主力免遭被敌人包围歼灭的厄运。而第63军自身也遭受了2万余人的损失,几乎全军覆没。

这场值得载入史册的战斗,后来还被中央做成了纪录片《铁在烧》。

大战过后,63军军长傅崇碧受重伤昏迷,在医院中醒过来后,看到彭德怀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要兵”。

彭德怀泪如雨下,握着他的手说:“我给你兵,我给你补两万!”

那么在这场战役中到底发生了什么,让志愿军主力面临着全军覆没的危机,而63军又是如何力挽狂澜,使志愿军在整个朝鲜战场上脱离了险境呢?

今天就带大家走近70年前的那场大战——“铁原阻击战”

铁在烧大结局三兄弟都牺牲了,铁在烧各个人物结局(1)

巨大危机

1950年志愿军入朝,先后发起了四次战役,将战线从鸭绿江边推到了三八线附近。此时志愿军战士们全然不知的是,他们正面临着整个朝鲜战争中最大的一次危机。

1951年4月22日,志愿军又渡过临津江南下,发起第五次战役。

战前,*就电告彭德怀,说“要警惕,敌人有引诱我南下然后在北部登陆的企图”。

志愿军在第五次战役中也明显感觉到,他们不能再整连整营地歼灭美军和“联合国军”了,敌人似乎在有意地回避着自己。

原来,此时的“联合国军”总指挥麦克阿瑟已经被撤职,接任麦克阿瑟上任的李奇微,发现了志愿军的弱点,并且酝酿了一个巨大的阴谋。

李奇微注意到,在前几次的战役中,志愿军潮水般的进攻一般只能维持一星期左右。经调查后李奇微发现,志愿军的后勤补给极度困难,只能凭借自己随身携带的口粮,维持一个星期的进攻态势,之后就不得不停止进攻、进行修整。

为此,李奇微将志愿军的这种特征称为“礼拜攻势”,还专门制订了“磁性后退”的战术。

该战术简要来说就是,在志愿军发起进攻时,“联合国军”利用其机动优势,每日后撤约30公里,不与志愿军进行近战、夜战。同时还派出远程炮火和飞机,打击志愿军脆弱的后方补给线,待到志愿军“礼拜攻势”结束、弹尽粮绝的时候,联合国军再进行反扑。

李奇微还企图利用己方强大的火力和机动能力,在反扑时,将志愿军主力分割包围,全歼于三八线附近。

铁在烧大结局三兄弟都牺牲了,铁在烧各个人物结局(2)

5月21日,志愿军最远的部队已经突进到了三七线。

只是,虽然志愿军推进很快,但也付出了较大的伤亡,志愿军的后勤补给完全跟不上前线部队,已经出现了很大的缺口。而美军并非是溃逃,而是有组织地撤退,并且在撤退途中销毁了一切带不走的粮食弹药,使得志愿军无法在战斗中得到补给。

凭借30年的战争经验,彭德怀敏锐地察觉到,美军正在酝酿一场对志愿军主力的大合围,志愿军的主力3个兵团有全军覆没的危险。

于是彭德怀果断下令,志愿军停止进攻,全线后撤到三八线附近!

铁在烧大结局三兄弟都牺牲了,铁在烧各个人物结局(3)

险象环生

李奇微的动作也非常快,他迅速集中4个军13个师的兵力,向志愿军后撤的部队展开了大规模反扑。

美军指挥官范弗利特,率领部队发动了类似“闪击战”的打法,在突破正面防线后,组织起机械化分队,对志愿军的后方进行了猛烈穿插,截断了志愿军的后路,企图将志愿军分割包围,逐个消灭。

见状,彭德怀命令志愿军各兵团留下一个军阻击,主力迅速突围北撤。

其中志愿军第180师,因为军部对战场态势变化的误判、以及师部的指挥失误,导致大部分官兵牺牲或被俘。这是志愿军战史上遭受毁灭性打击的建制最大的部队。

而范弗利特率领部队在突破阻击防线后,一路北上,把志愿军都甩在了后方。

此时,李奇微和彭德怀的目光都指向了一个地方——铁原。

铁在烧大结局三兄弟都牺牲了,铁在烧各个人物结局(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