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人生》片段
当路遥写到绝望的巧珍选择出嫁时,他想起自己也曾因为“农民身份”被初恋抛弃,想起自己一路走来的委屈、苦难和艰辛,写着写着,他突然把笔扔了出去,趴在桌上,悲愤痛哭。
1982年,小说《人生》在《收获》杂志发表,并很快被拍成同名电影,高加林的悲剧命运,让亿万观众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只有33岁的路遥,在中国文坛一举成名。
路遥(中)与文学爱好者在一起
鲜花来了,红地毯来了,身在省作协的路遥完全可以踏踏实实做一个走到哪儿都受人尊敬的作家、编辑。可他一点儿都不满足,他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在40岁之前写一部像《战争与和平》那样的百万字巨著。一想到这个宏伟计划,一想到自己要投入这部大书的创作,路遥顿时热血澎湃……
路遥流着泪痛苦地说:“田晓霞,死了!”路遥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故事可以虚构,生活不能虚构。
他花了整整六年的时间去创作《平凡的世界》,头三年时间,他阅读了100多部长篇小说,构思小说的结构,他翻遍了1975年到1985年之间的《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光明日报》十年的报纸,最后翻到手指头上的指纹都磨没了,疼得只能用手掌。
他辗转各地考察、采访,他下农村、走矿山,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当他第一次下井、终于走出地面时,坐在井口无限感慨:凡是下过井的人,能生活在太阳底下就应该知足了。
为写作《平凡的世界》,路遥深入铜川煤矿体验生活
然而,当他几乎是呕心沥血写完《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后,经历的却是多次退稿,没有杂志社愿意发表。
图书勉强出版后,市场反应更是十分冷淡,评论界对这部有着宏大叙事的著作,几乎全盘否定:在北京的作品研讨会上,"甚至有的评论家,对他使用了非常刻薄的语言。"
从北京回到西安,路遥去了作家柳青的墓地。他在墓前转了很长时间,猛地跪倒在柳青墓碑前,放声大哭。
尽管强压着巨大的痛苦,尽管被批评陈旧和毫无新意,路遥始终坚定现实主义写作。
他说:在艺术思潮风起云涌的背景下,每个人都习惯于随波逐流,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
他说:当大家都在用西式餐具吃中国饭菜的时候,我不为了我依然拿着中国筷子而感到害臊。
他说:我要背对文坛,面向大众!
然而,就是在这一声声振聋发聩的呐喊发出后,因为长期透支式的写作,路遥的身体出现了严重问题,1987年,在抄完《平凡的世界》第2部以后,路遥突然就吐血了。
他一直没有告诉外人,自己得了很重的病,他甚至想着自己应该回到故乡,在那片毛乌素大沙漠里,裹上一个白床单一死了之……
可他不能死,百万字的三部曲还等着他写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