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到窒息,也就是这般感受吧。
为了生存,她早早独立,拼命拍戏,最穷的时候,连大尺度的照片,也不得不接受。
如今,她的生活稍微好转。可她,再也不愿回家。
“现在我挣钱了,我把钱给爸爸,爸爸转交给奶奶。”她总这样说。
后来,她辗转来了中国,真的再也没有回家。
想家了,便把通过人把钱送到爸爸手里,辗转交给奶奶。
她说:“我无法原谅他们。”
萨提亚心理学说,幼年创伤越严重,长大后,就会越焦虑,比正常人更缺乏安全感。
秋瓷炫就是如此。
因为家人唾弃,冷漠,所以,她比常人更缺乏归属感,更容易敏感。
36岁前,她一直在黑洞中苦苦挣扎。
为了填补这份空缺,她拼命拍戏、接通告,极度崩溃大哭,熬不下去的时候,就躲在家里大哭一场,然后,洗掉眼泪,继续拍戏、接通告。
老天爷也许看不过去,后来,她遇到了一个人,刘鉴雄,呵护她、扶持她,陪她度过艰难。
她拍《成长的感觉18岁》,将自身的困顿,迷惘,在角色中演绎得活灵活现。她拍《让爱化作珍珠雨》,将爱而不得,凄苦流离,表达得动人心弦。她拍《楚留香传奇》,将琳琅的婉转,凄苦,演绎得栩栩如生。
每一部戏,收视率都颇高。
但每部戏里,秋瓷炫的眼神都充斥着若有若无的落寞。
这份孤寂,让人心疼。
她曾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2006年,她拿了很多奖,颁奖礼完毕后,她独自回到家,空荡荡的屋子,寂静得让人害怕。
家里,没有一个人,她只能独自坐在沙发上,看着桌上的奖杯,静默发呆,就这样,任凭时间流逝。
她知道,没有人,在等待她回家。
她说,最害怕的,就是过节。外面热气腾腾,自己却孤苦无依。这时候,最喜欢做的,便是拍戏,用忙碌来打发寂寞。
说这话时,秋瓷炫的眼里,泛着晶莹的泪光。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后来,秋瓷炫因为家庭原因,独自踏上了来中国的道路。
刚开始,语言不通,水土不服,让她很不适应。
但是一想到父母决绝的眼神,便强忍了下来。
语言不通,她就在每一戏里,请教演员、导演、群演们中文,尽力去听懂他们的话语,并且,整个剧本,她都坚持说中文。
有合作的男演员说:“秋瓷炫拍戏的感觉和我们不一样。”
听了这话,谁都会难过。
秋瓷炫笑着走到男演员面前,谦卑的请教他,该如何演戏。
搭戏的男演员见她如此诚恳,一个字,一句话的教她。
全程她面带笑容,谦逊柔和。
夏天在无锡有一场戏十分潮湿炎热。秋瓷炫每天连着拍18个小时以上,导演劝她休息片刻,她委婉拒绝。
最终,累得生病了。但她仍然坚持完成各种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