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将于12月4日-7日在广州举行。日前,优秀纪录片征集工作刚刚结束,本届共计收到156个国家和地区的7280部作品参评参展,创下历史新高,这些优秀纪实作品将共同角逐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荣誉。
纪录二十载:“金红棉”在世界舞台绽放
自2003年在广州横空出世,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已走过整整20个年头。
经过20年的辛勤耕耘,参评参展数量由2003年的147部,到本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7280部作品;从当初的一场行业内学术研讨会,变身为今日的中外文化交流名片,国内唯一具备纪录片投融资、交易功能的国家级专业平台。
近年来,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在全球范围内的征片数量、参会机构、关注程度、参与国家和地区方面一再刷新纪录,比肩Hot Docs加拿大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谢菲尔德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瑞士尼翁国际纪录片电影节“三大”国际纪录片节展,已经成为亚洲第一大纪录片专业节展,是在世界范围内拥有广泛影响力的年度文化盛会,更是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文化窗口。
本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作品征集无论从数量上、质量上都延续前两届的上升趋势,共吸引了来自156个国家和地区的7280部作品报名参评参展。其中,不乏曾在奥斯卡、柏林国际电影节、美国圣丹斯电影节、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等国际一流电影节入围及获奖的优秀作品。
如:奥斯卡金像奖提名纪录长片《生生相息》、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纪录长片《坚毅之旅》、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纪录长片《阿波罗妮娅,阿波罗妮娅》,提名欧洲电影奖最佳纪录片《阳台电影》,斩获九大国际影展奖项的动画纪录片《欧若拉之晨》,翠贝卡电影节最佳摄影、最佳纪录片《大雨之间》,同时斩获加拿大国际纪录片电影节最佳国际纪录长片和最佳新人导演奖的《群山》等。
时代影像志:展示中国壮美图景
纪录片作为“时代影像志”和“国家相册”,始终肩负着传承历史、传播文化、记录时代的重要使命,在满足人民精神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例如,本届参评参展的优秀纪录片《我们的清明上河图》《人生第二次》《大地之上》,分别从弘扬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反映新时代人民的美好生活、描画青山绿水的大美中国景象等不同角度,从历史人文、社会问题、自然地理、人物传记、文化艺术等多个维度,展示新时代中国壮美图景。
相较于往届,本届中国导演的纪录片作品在选题上更加多元化,优质作品比比皆是,国际竞争力也不容小觑。
如:历时12年创作,以张大千生平时间线讲述中国传统艺术如何走向世界的作品《万里千寻》;入围瑞士尼翁真实影展、新西兰边锋电影节的纪录长片《在少林》;聚焦青少年成长的作品《少女与马》《风起前的蒲公英》;讲述中国女性古今命运的作品《密语者》《上海少女》;饱含社会人文关怀的作品《人间旅途》《水让我重生》《最后的,最初的》。
值得注意的是,本届征集到的作品中有近一半来自“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共计3234部作品。其中,西亚地区作品征集量最多,共计984部;东盟十国中就有7个国家219部作品报名参选。当中有不少优质作品深入剖析了“一带一路”共建区域贸易往来、文化交流、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显著成果,见证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促进共同发展和国际合作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全球观众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与认同。
后浪在涌动:新生代纪录片与新锐导演崛起
随着移动网络时代用户获取信息不断碎片化的趋向,短视频成为近乎全民性内容传播的话语表达方式。
本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征集作品中,短视频作品所占比例超过一半。围绕讲好中国故事,突出“形式创新、专业权威、触达大众”三个重点环节,探索短视频优秀作品的价值引导和传播价值,推选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能展现高质量的创作水平的作品。
本次征集还有近100部动画纪录片投递,展现纪录片跨形态应用创新。动画纪录片往往通过再现历史情景,讲述真实故事,来充分引发观众情感共鸣。动画与纪录片的有机结合也让纪录片在内容表达上不再干涩,满足年轻人对纪录片的美感追求、情感寄托和新鲜表达的需求。
“金红棉”优秀纪录片评选活动是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核心项目,致力于关注和展示优秀纪录片作品,重点发掘新锐纪录片导演,推动纪录片国际合作与交流、促进纪录片产业发展。在本届作品征集中,来自年龄在45岁以下的青年导演的作品所占比例高达77%;其中近三分之一的报名作品为导演首作。
南方 记者 张思毅
【作者】 张思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