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我愿意所有演员表,我愿意电影全部演员表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08 02:11:14

作曲者王立平,首唱吴增华

为了表现人物的坎坷命运以情动人,于洋在摄制组刚建立时就决心要一首动人的歌曲倾诉战友情。他和作曲家王立平一字一句研究切磋,默契配合,创作了《驼铃》。因为于洋对歌词做过多处修改,王立平提议歌词作者也署上于洋的名字,但是被于洋谢绝了。

《驼铃》因歌词中表达的浓浓战友之情而成为部队、公安、同学离别欢聚时演唱的首选曲目,传唱至今,经久不衰。

至于这首歌为什么取名叫《驼铃》,没看过《戴手铐的旅客》一片的人一定不解,难道就因为歌词里有“驼铃”?换成别的好像也行啊!看过电影的自然知道,主人公刘杰有个外号叫“骆驼”,有表明他特别坚忍执着的意思。

剧本最初将苏哲外逃的目的地设定为苏联,但拍摄影片时为了避免历史敏感问题,把逃亡路线改往了南方,后来的场景都是在云南拍摄的。就见不到骆驼了,于洋说:“这不行!”影片中一定要有骆驼,由默默前行的真骆驼引出他这个老革命“骆驼”,由叮咚作响的驼铃再引出主题歌《驼铃》,以便更好地为主题服务。于是,他将刘杰与苏哲间的追逃路线设计为先北后南,路过大沙漠再转向云南边境。有人看过后没明白,说在云南怎么会见到骆驼,穿帮了等等。

4、拍摄花絮

在拍主人公在战友家喝酒的镜头时,于洋真把半杯酒一口倒进肚子,随后眼睛一下子就红了,而扮演战友的演员的眼泪也马上流下来 。

于洋在部队时学过擒拿格斗,演刘杰助手的马树超来自石家庄公安局,有一身武功,片中所有的格斗场面几乎都是他俩设计的 。

于洋在拍片时已经50岁了,却没有用替身。在拍大同石窟里的打斗戏时,他负了伤,被送到医院休息了两三天才回来接着拍。但是,片子拍完送去审查的时候,被批评说打斗的场面太多了,不得不剪掉了一部分打斗的镜头 。

5、武打场面

和我们日后看到的一些武打功夫片相比,《戴手铐的旅客》中的打斗比较追求生活的真实感。如于洋与对手的搏斗中,常有一些缠抱撕绞和地面滚翻的动作,就和我们常见的以力相抵的街头打架看上去差不多;马树超的打法虽有些套路设计痕迹,但也不是一板一眼你来我往的模式,而是真打真摔真捱真扛,有时还会利用一些道具,使打击效果更具合理性和逼真感。饰演其对手的几条汉子,应该都有武术根底,从演员表里可知其中有一个还是李连杰的师兄,名叫李金恒,日后曾主演过武打电视剧《十二块金牌》

除了打斗,《戴手铐的旅客》中还有汽车追火车、扒火车、骑摩托车等追逐场面,都和前者同样力求真实,让演员自己亲力亲为。今天的年轻人对此或许会觉得不够过瘾,但在了解当时拍摄条件的情况下,估计会有不同的观感。

片中出现弹簧刀也风靡一时,不过属于管制刀具。

电影我愿意所有演员表,我愿意电影全部演员表(13)

电影我愿意所有演员表,我愿意电影全部演员表(14)

1980年,“22大电影明星”之一的于洋亲自执导并主演了《戴手铐的旅客》,将反特片的热潮推向了一个高峰。

《戴手铐的旅客》拍摄于1980年,几乎可以肯定地说,它借鉴了不久前热映的日本电影《追捕》。说来有趣,这期间的中国电影开始有了强烈的市场和观众意识,科幻片《珊瑚岛上的死光》和警匪片《405谋*案》都在这一年出台,其中都有模仿《追捕》的痕迹,而《戴手铐的旅客》最为明显,里面既有主人公被追逃,又有其主动追逃的情节建构,连人物设置也非常相像。

电影我愿意所有演员表,我愿意电影全部演员表(15)

《戴手铐的旅客》应该是大陆最早的好莱坞式影片之一,好人成逃犯、被昔日同事缉拿、内奸陷害、山地格斗的桥段,是不是很像中国第一部好莱坞分账大片《亡命天涯》?在该片之后的不少好莱坞大片里屡见不鲜;打斗的尺度,也超越了它的时代。

当年有一批这类揭露我们自身问题的影片,获得了观众的共鸣。但也有人不愿意去提这段历史,可不提不等于没有这段历史,我们应该记住它,它是对未来的警示。

关注夜雪说影视,光影里斩春风,在影视里体验另一番人生。

上一页1234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