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康定,古为羌地;三国蜀汉称“打箭炉”,唐宋属吐蕃;元置宣抚司;明置宣慰司;清雍正七年(1729年)置打箭炉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改设康定府;1939年建西康省,设省会于康定。1950年3月康定解放,为甘孜藏族自治州驻地至今。“折多”的山水里有一首动人的情歌。
这“溜溜”的声调给人一种曲折、洄流的感觉,也让“溜溜”优雅并让人难忘。康定溜溜调,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2022年2月,被列入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属于传统音乐类。
《康定情歌》,原名《跑马溜溜的山上》,一首流传在四川康定的民歌,改编自康定地区的民歌小调“溜溜调”。“溜溜”这个词其实没有意思。只是个语气词,在民歌等其他歌曲中很多时候都用到,具有协调句式、音节、韵律等等作用。甚至在要翻译时去掉这些词,也不会对句子的意思造成影响。但在地域与山水的音乐里,我们宁愿把它当成一种带着句式、音节、韵律的美丽和漂亮。
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
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
早在1939年,在康定,有人就将“溜溜调”列为“康定十景”之一,名曰“子耳樵歌”。1943年,一位叫沙梅的音乐人,把这首“溜溜调”记下,出版在一本名叫《沙梅歌曲集》的书中。1947年,南京国立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吴文季,到当时的西康省康定县采集民歌,在那里收集到“溜溜调”,写成《跑马溜溜的山上》。
吴文季回到南京后,找到当时该校的江定仙教授为这首歌编配。江先生写出了钢琴伴奏,并出版了五线谱的民歌集,把《跑马溜溜的山上》改名为《康定情歌》。江先生当时还将民歌集送给了他的同学——后来享誉中外乐坛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喻宜萱,由喻宜萱演唱。《跑马溜溜的山上》从康定“溜溜调”原型脱颖而出,成为脍炙人口的美妙乐曲。
喻宜萱,1909年生于萍乡市上栗县清溪村一个书香之家。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25年考入江西南昌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天生一副好噪子的她,1928年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今南京艺术学院)图(书)音(乐)系学习钢琴,1929年考入由蔡元培和萧友梅创办的上海国立音乐院(1929年9月更名为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简称国立音专,即今上海音乐学院)。上世纪40年代后期,在中国歌坛,与周小燕、郎毓秀等并称为女高音“四大名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