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蓝曦臣在金光瑶和蓝忘机中做个选择,蓝曦臣会果断的选择后者。
对于蓝曦臣来说,蓝忘机是自己的亲弟弟,这份血缘关系在任何时候都是不能割舍的。
蓝忘机对兄长说,要带一个人回云深不知处,带回去,藏起来。
这个人,很明显是魏无羡。
这句话,一直萦绕在蓝曦臣的脑海中。
他找借口绕路去云梦,在酒馆里与魏无羡把酒言欢,说了很多肺腑之言,希望魏无羡可以重拾剑道,不要让关心自己的人伤心。
在静室外,蓝曦臣问魏无羡,带回一个人,藏起来妥不妥?问他应该怎么做。他这么问,是希望魏无羡能够明白弟弟的苦心。
蓝忘机对兄长说,要去翻金光瑶的密室。
蓝曦臣问也不问,直接就去了。
即便金光瑶的说辞滴水不漏,谁也没有翻出什么来,可蓝曦臣还是收留了魏无羡,并让金光瑶的通行玉令失去了功效。
可见,在蓝曦臣心里,纵然金光瑶是义弟,是恩人,也比不上蓝忘机。
那么,如果让蓝忘机在蓝曦臣与魏无羡中做个选择,他会怎么选?
蓝忘机对魏无羡的情谊,无需赘述。那么,他对兄长的感情呢?比他表现出来的要深很多。
01蓝忘机对兄长的信任毋庸置疑蓝曦臣有多相信弟弟,蓝忘机就有多信任哥哥。
对蓝忘机而言,兄长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兄长是可以为自己答疑解惑的人。
蓝忘机在最纠结的时候,他选择向兄长抛出疑问,寻求帮助。
他问兄长:若不能以黑白断是非,定标准,那要如何还能定一人之心?
兄长的回答是:在于心之所向。
从此,蓝忘机把这个当成了判断一个人是正是邪的标准。
就算魏无羡修习诡道,为世人不容,但是他修习诡道的目的在于“锄奸扶弱”,他拥有的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侠义之心。
所以,蓝忘机才会选择相信魏无羡,甚至与他为伍。
兄长是可以不顾蓝氏家规,理解自己的人。
蓝忘机可以毫无顾忌的对蓝曦臣说,我想带一人回云深不知处,带回去,藏起来。
蓝忘机也可以毫无顾忌的拎着两瓶天子笑出现在蓝曦臣面前。
他信任兄长,兄长不是叔父那么古板的人,兄长的雅正也并非蓝氏家规四千条。
所以,当魏无羡担心蓝曦臣会护着金光瑶的时候,蓝忘机坚信,兄长会作出公正的裁决。
02蓝忘机不擅表达,却很在意兄长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蓝忘机扭头就走,留下蓝曦臣一个人。
但是,蓝忘机在心里是关心兄长的,也很懂兄长。
在禁书室,兄长提出亲身试邪曲。蓝忘机心里着急,可是,他不知道怎么劝兄长。
所以,在三人走出藏书室的时候,蓝忘机说了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我去见叔父。”
当真让人看得一头雾水。
蓝忘机什么时候这么关心叔父了?
明明自己带着魏无羡回家,明明不希望让旁人知道,这时候去见叔父是几个意思?
所以,我觉得,他根本就不是要去见叔父。
他只是离开,让魏无羡帮自己劝兄长。蓝忘机知道,魏无羡这个人聪明,口才好,一定知道怎么宽慰兄长,让他不那么纠结。
魏无羡的做法很赞。
他并没有去劝蓝曦臣,更没有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他身上。而是给了他一个倾诉的机会,把自己放在聆听者的位置上。
静室外,可能是蓝曦臣吐露心声最多的一次。
他红着眼圈,噙着泪水,说尽心中无限事。
说出心事,表达情感,这应该是缓解压力最好的方法吧。
03蓝忘机有自己的选择标准蓝忘机知道,兄长对金光瑶是信任的,并且他内心的执拗与自己无异,没有听到金光瑶亲口承认一切,蓝曦臣是难以信服的。
就算蓝曦臣发现世人对金光瑶的诟病都是真的,他也不忍心让金光瑶去死。
蓝忘机也清楚,如果不揭露金光瑶,如果不处理掉金光瑶,魏无羡就会神形俱灭。
这样看来,就形成了一个极大的矛盾,导致蓝曦臣和魏无羡实际上站在了对立面。
剧情并没有让蓝忘机作出选择,而是把决定权给了聂怀桑,给了金光瑶自己。
如果让蓝忘机选择,他会按照心中标准来裁决,不会顾及兄弟情义,只会遵从“锄奸扶弱,无愧于心”的原则。
当初,因为魏无羡在孔明灯下许愿,说自己要“锄奸扶弱,无愧于心”,蓝忘机这才对他另眼相看。
而纵观魏无羡的所作所为,都没有违背这个初衷,蓝忘机才会选择信任他,将他作为知己。
蓝忘机所追求的并非个人情意,而在于心中所愿,在于侠义之心,在于家国大义。
所以,他会超出魏无羡的想法,选择去做仙督,为的就是实现他的抱负,改变江湖格局,扫清乌烟瘴气,达到海晏河清的理想。
结语《陈情令》并非《魔道祖师》,在改编的过程中剔除了耽美元素,讲述的是知己情意,是兄弟情义,突出“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侠义,并将这种侠义升华成家国大义。
为了这份家国大义,魏无羡可以舍弃云梦,被世人诟病。
为了这份家国大义,蓝忘机可以抛却个人情感,嫉恶如仇。
所以,蓝忘机纵然对双方都有深情厚谊,在家国大义面前,他有自己的原则,能够真正做到无愧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