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都不能少》。
出品人:赵愚,监制:张伟平,编剧:施祥生,摄影:侯咏,导演:张艺谋。
在中国偏远的山区里有这样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诞生了,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荧幕上那些天真烂漫的儿童演员并非专业培养,他们是地道的村里孩子,生活在贫困线下。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部影片在一九九九年赢得了威尼斯电影节的最高荣誉金狮奖。
电影的主演魏敏芝,一个来自穷困背景的女孩,由此片开始了她的蜕变之旅,最终成为了一名跨越国际的国际导演,并在海外深造。魏敏芝曾深情的回忆,如果没有参与这部电影,她可能只会在家中过着简单的农家生活,一个都不能少。
这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不仅仅是一个片名,它代表了一个承诺、一个理念,也成为了他事业中的一个亮点。
在这个被现代社会遗忘的角落,破旧的小学校舍里,一位年迈的老师看护着二十八个孩子,他们分成四个年级,在同一个教室内学习,原本班级人数更多,但许多家庭因生计困难不得不让孩子辍学。
在这里资源的稀缺到了令人心酸的地步,床铺不足以供所有孩子同时躺下,临时搭建的床板摇摇欲坠,学校的讲台不稳固,仿佛随时会倒下,连最基本的水龙头设施也没有,仅有的几个水缸难以满足需求,而老师自己也已经半年未能领到微薄的工资。
当老师不得不暂时离开学校照顾重病的母亲时,他请求村长帮忙找到一位临时代课老师,但是由于提供的薪资及其微薄,这个职位最终落到了魏敏芝头上。
一个只有十三岁的初中辍学生,他的歌声并不悦耳,对于教育似乎没有太多可贡献的。在他准备开始上课的前夜,即将离去的老师焦虑的向魏敏芝交代,要他务必节约使用极为有限的二十六根粉笔。他还特别提到,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辍学,这是他坚守的原则,一个都不能少。
刚开始魏敏芝无法控制这群调皮的孩子,也无法赢得他们的尊敬和合作,他尝试通过在黑板上抄写课文让孩子们自学,但很快就放弃了监督,选择在外面等待放学的钟声。
然而班里最淘气的张惠科不断的制造麻烦,最终在一次混乱中导致粉笔撒了一地,魏敏芝坚持让他捡起来,但这场争执最终演变成了一场更大的混乱,洁白的粉笔被踩碎在尘土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魏敏芝努力适应教学和孩子们的事件,但是挑战接踵而至,尤其是当他发现张惠科因为捣乱被赶出教室后,他意识到要改变现状必须做出更多努力,他决定去城里寻找张惠科,希望把他带回到学校,回到那个一个都不能少的课堂。
尽管面临着交通费用的难题,魏敏芝依然坚定踏上了旅程,深知每个孩子的教育都不容忽视,一个都不能少是一个关于希望、坚持和教育重要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