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四方面军军旗
那么,诸多的西路军归来干部都去哪儿了呢?
其中一部分去往延安抗大深造学习,这些干部毕业后有的回到129师,有的去了其他八路军其他部队(如李天焕、郑维山),有的去了新四军(如陶勇、饶子健)。
还有一部分直接被编入129师教导团,只是这个教导团并非是作战部队,它的成员都是无法安置的编余干部。因为红军在改编为八路军时,蒋介石只给了3个师6个旅12个团的编制,大量的红军干部无法获得国民党当局的正规编制,所以只能暂时作为编余干部随军出征。这个教导团,其实就是“军官后备团”,
当129师进入太行山区的抗日前线后,教导团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干部陆续被启用,分赴各地建立根据地,扩编部队。比如从西路军归来的秦基伟就是教导团的一名编余干部,他受命去发展队伍,后来以一个八路军正规连为基础组建了著名的129师独立支队,也称“秦赖支队”。
无数个像秦基伟一样的“李云龙”们获得了施展才*舞台,他们迅速在各地扩编扩建队伍,八路军在此基础上相继组建了第二批主力团,《亮剑》中的独立团就属于此类。
▲老版《亮剑》剧照
无论是新版《亮剑》,还是老版《亮剑》,李云龙的独立团都属于八路军后期组建的新团,像“独立团”这类的新建团在八路军中占了大多数,这类团的地位是不能和八路军早期的主力团相提并论的。
这些团长来源有两部分,一种是之前的老资格营长提拔为团长,一种是教导团编余干部被任命为团长。
按照新版《亮剑》人物角色设定,李云龙先是参加了西路军,脱险归来后又直接在129师担任营长,接着被提拔为第二批新建团的团长,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因为所有的西路军归来干部没有一个人,在八路军改编之初上来就是营长。就像上面介绍过的,西路军归来的干部要么去抗大学习了,要么当了129师的编余干部,没有一个在八路军首次改编时就直接被任命为营长职务。
唯一一个差一点被任命为营长的是李先念。
李先念是原红30军政委,参加过西路军,辗转从新疆归来后进入抗大学习,毕业后已经是1938年底。总政治部拟将其任命为129师的营长,虽然直接从军级降为营级,但李先念毫不在意。还是*认为不妥,亲自找他谈话后,决定让他去新四军第四支队担任参谋长(旅级)。从军级改为旅级,降了两级,基本符合此前老红军干部的改编先例。
▲新版《亮剑》相关剧情
之所以铺垫了这么多,是为了让读者更多地了解八路军改编和扩编期间的一些背景知识。
现在,我们结合真实的军史再聊一下虚构的剧情。
新版《亮剑》中,李云龙在西路军时担任的红9军25师171团团长,但是历史上的红25师下辖73团、74团、75团,并没有这个171团。
抗战时,386旅772团当时共有三个营,新版《亮剑》中李云龙的角色在最初被设定为三营长。但在真实的军史中,772团三位首任营长分别叫丁思林、郭国言、易良品,他们虽跟李云龙一样是出自鄂豫皖的老红军,但也都没有参加过西路军。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公认的李云龙主要原型是王近山,但王近山可是从未参加过西路军。
▲新版《亮剑》相关剧情
如果对军史不够熟悉,看完上面这些可能会觉得头昏脑胀,因为这涉及到很多军史常识,限于篇幅,作者无法一一展开来讲。但是如果对我党军史有一定的基础,只要认真看罢,自然就能明白。
“李云龙”是虚构的,剧情是编剧创作的,这篇文章也不是要和虚构的人物较真,只是借着大家熟悉的剧情,探讨一下西路军归队干部去向和八路军129师团级干部的履历背景问题。看起来是“剧情贴”,实际上却是“军史科普贴”。
简单归结为一点,八路军里面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即:一名干部参加过西路军,在归来后又直接担任了八路军的首批营长,后来又被提拔任命为第二批团长。查阅军史,并无此类人物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