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回答正确!”马晓东也笑着鼓掌,和学生们一起称赞我的思维敏捷。
那天课后,马晓东主动来找我聊天。
“李老师,通过这些次的对联和提问,我发现你的语文造诣非常高深,反应敏锐,应变能力强。”马晓东笑着说。
我摆摆手说:“马老师谬赞了,我只是胜在你出题新颖有趣,激发了我的潜力而已。”
“不,我能感觉到你的语文细胞是如何高度活跃的。”马晓东继续说,“我今天主要是想跟你探讨一下教学方法上的问题。”
“好啊,我也有同感,请你说。”我来了兴趣。
“我注意到最近通过我们的互动对联,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了很多,而且对语文和数学知识的掌握也更加牢固。”马晓东说。
我点点头:“我也有同样的感受。学生们学习语文 % 理解课文中的成语和典故,而且对数学概念的把握也更深入了。我们的互动对联,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增进师生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多重作用。”
“是啊,看来我们要多向对方学习,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马晓东说。
“我建议咱们两可以经常合作,你到我的语文课上出一些数学难题,我到你的数学课上再用语文的角度给学生做一些启发。”我提议道,“这样既活跃气氛,又可以达到互补的教学效果。”
“这个提议非常好,我完全同意!”马晓东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
于是,从那之后,我和马晓东经常在对方的课堂上做客,用各自学科的专长进行互动。有时是马晓东给我出数学谜题,我化解后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有时是我对马晓东的数学题出语文方面的联想,帮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数学概念。
“李老师,咱们的教学合作可以说是意外收获啊。”有天课后,马晓东开心地对我说。
“是呀,原来不同学科之间可以有这么好的互动和互补。”我也笑着说。
“这次的经历让我明白,要真正帮助学生,我们教师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与其他学科教师多交流。”马晓东感慨道。
“是的,教育原来可以有这么多可能性和乐趣!”我也感叹到。
通过这次的互动教学实践,我和马晓东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思考。我们决定要把这种教学法推广开来,也鼓励其他教师进行学科间的互动教学。毕竟,推动教育进步的动力,源自教师本身对教与学的热忱和探索精神。这也将是我们教育生涯中一段美好的回忆。
就这样,在马晓东的提议下,我们的“语数结合”教学法在学校里推广开来。越来越多的语文、数学教师加入了这个教学实验中。
“李老师,我们一起合作的效果非常好,我觉得可以推而广之,办一个语数结合的教学交流活动,请更多教师参与。” 一天,马晓东对我说。
“这个主意太好了!我完全赞成!”我欢快地说。
于是,在校长的支持下,我们两位老师负责组织了一场“语数结合”教学法的交流活动。除了我和马晓东做示范课,还有其他许多教师进行了很好的尝试。现场的气氛热烈而充满收获。
“原来数学公式可以用这么生动的语文手法解释,我受教了!”语文老师孙颖感慨地说。
“是呀,我也找到了运用语文来帮助学生理解几何概念的新途径。”数学老师张力也说。
我和马晓东看到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心里由衷的高兴。
“李老师,这次活动效果好极了,我们要将这种教学法进一步推广。”马晓东兴奋地说。
“我同意,不过下一步要更系统化地研究语数结合的课程设置和考核方式。”我思考着说。
“你说的对!我们可以组建一个课题组,深入研究语数结合的课程体系建设。”马晓东恍然大悟。
经过讨论,我们决定成立一个由两人牵头的语数结合教学课题组,着手研究制定系列的语数结合课程方案。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的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