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种生活分集介绍,另一种人生大结局全集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4-16 18:11:04

另一种生活分集介绍,另一种人生大结局全集(1)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在《重读凯恩斯》一书中,作者韦森用不少篇幅详细讲述了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与哈耶克(Friedrich August Hayek,1899-1992)这对学术宿敌的论战。抛开学术之争,二人之间的友谊令人印象深刻。在纳粹空军1940年7月开始轰炸伦敦后,哈耶克任教的伦敦经济学院曾一度搬到剑桥的彼得豪斯学院(Peterhouse College)上课,是凯恩斯在剑桥大学的国王学院附近给初来剑桥的哈耶克找到了住处。据哈耶克儿子的回忆,为了提防德国轰炸机,其时凯恩斯曾与哈耶克一起在国王学院哥特式教堂的屋顶巡逻聊天,并发现了两人在经济学之外的不少共同兴趣,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虽然凯恩斯的理论常遭人误解,但他情智双高、乐善好施是个不争的事实。而广泛的兴趣,也让他的朋友遍及各个领域。

另一种生活分集介绍,另一种人生大结局全集(2)

《重读凯恩斯》,韦森/著,上海三联书店,2023年11月版

据《凯恩斯传》的作者透露,在伊顿公学时,凯恩斯就是一个全面发展的学生:他是数理化的优等生但同时又具有很强的“艺术家”气质;是一流的读书人但绝不是不懂人情世故的书呆子。20岁以后,他的生活明显分成了私生活和公共领域两部分。一种生活环绕着哲理、艺术和友谊,另一种生活是参与政治和公共事务,只不过他觉得不管后者多么“有意思”,他的激情不在于此,他更加热心的是第一种生活。正因为如此,笔者通过探访发现,他与维特根斯坦(Ludwig Josef Johann Wittgenstein,1889-1951)保持着不近不远的友谊,与弗吉尼亚·伍尔夫(Adeline Virginia Woolf,1882-1941)之间更是直来直去。而在后一种生活里,他与马克斯·韦伯(Maximilian Karl Emil Weber,1864-1920)、E.H.卡尔(Edward Hallett Carr,1892-1982)都有过交集。

凯恩斯与维特根斯坦

哲学是凯恩斯生活的基础,也是他的第一兴趣。他接触经济学还是在接触哲学以后的事;也就是说,对他而言,关于生活目的的哲学优先于关于生活手段的哲学(即经济学)。凯恩斯的哲学观形成于1903-1906年间,这是他读本科的最后两年加上研究生的第一年。 他有不少哲学家朋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维特根斯坦。

另一种生活分集介绍,另一种人生大结局全集(3)

维特根斯坦

维特根斯坦1889年出生于一个富可敌国的奥地利钢铁大王之家,母亲是银行家的女儿,哈耶克的亲戚。他多才多艺,但生性敏感多疑,脾气暴躁,常常因自我怀疑而抑郁。他自愿放弃巨额遗产,终身未婚未育。

1911年一战爆发前,这位愤世嫉俗的天才在剑桥师从伯特兰·罗素,那时就结识了凯恩斯,只不过易怒的他曾多次宣称要和凯恩斯绝交。

在拜罗素为师的第二年,维特根斯坦开始思考逻辑问题和数学基础问题。他从戈特洛布·弗雷格(《算术基础》的作者)那里得到启发,发现我们的思想表达都依赖于使用的逻辑形式,而这些逻辑形式本身就规定了我们的语言。由此出发,他开始寻找逻辑形式,并试图用最为简洁的语言表达他的思想。后来维特根斯坦报名参战。他从战时一幅描述汽车事故的图画中,发现了命题的作用。一个命题相当于一幅图画,它的各个组成部分与世界之间有对应关系。命题的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也就是命题的结构,反映了世界的各个部分的组合方式,即事物存在的可能状态。他把这个想法不断完善,最后在意大利俘虏营里整理出一部书稿,题为《关于逻辑和哲学的思考》。

凯恩斯不计前嫌,帮助他将书稿分别寄送给了弗雷格和罗素。1919年12月,维特根斯坦与罗素在海牙用了整整一周时间讨论这部书稿,并最终采用了一个拉丁文名称《逻辑哲学论》,1921年由英国凯根·保罗出版社正式出版。

1924年,凯恩斯写信给维特根斯坦,在信中承认他没有读懂《逻辑哲学论》,但是直觉告诉他,这是极为重要的天才著作。信中措辞谨慎而礼貌,似乎生怕冒犯到这位性格复杂的“上帝”朋友,同时邀请他来剑桥访问。此时还在奥地利乡村小学做老师的维特根斯坦回信感谢了凯恩斯的好意,说:“我的思想之源已枯竭……我乐意,非常乐意再见到您。而且我知道,您人真的很好。”然而,维特根斯坦觉得如果只是去英国待在屋里,每两天和凯恩斯喝喝茶之类,“这并不是足够友好的事情。为了这些小小的友好,我得忍受由此带来的巨大的负面影响,得要看着这短暂的假期如幻影般消失。”维特根斯坦说他和凯恩斯已经11年没有见面,自己变化很大,“并没有变得比以前好,只是变得不一样了。”他担心去拜访凯恩斯的那个自己并不是凯恩斯所想要邀请的自己,但是“要是我在英国有份工作——例如清洁工或者擦鞋匠——那我就会非常开心地去英国”。

直到1929年,维特根斯坦才再次重返剑桥进行博士答辩。在返回英国的那天,他和凯恩斯就在火车上偶遇,凯恩斯写道:“哦,‘上帝’到了。我今天在五点一刻的火车上碰见了他。”第二天,凯恩斯就在自己的住所举办了信使会(Apostles) 的特别宴会,欢迎维特根斯坦,并且推选他为荣誉会员。之前,由于担心这位古怪的“上帝”拒绝经济上的资助,凯恩斯还匿名捐赠50英镑托拉姆齐带给维特根斯坦,让他能够访问英国。

凯恩斯与弗吉尼亚·伍尔夫

如果不是韦森在序言里提到的这个事实:“读凯恩斯的英文原著,你会发现,凯恩斯的文字语言表述并不像康德、黑格尔以及米塞斯、哈耶克和熊彼特等德奥思想家那样晦涩难懂、诘屈聱牙。无论凯恩斯的经济学学术著作,还是他的文章、书评、政论和讲演稿,都是用非常优美和极普通的英语语言表达的。”大多数人都不曾留意,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经济学家在伊顿公学毕业时就获得过古典文学奖学金,还拿到了剑桥大学的文学硕士学位。他的文学造诣可见一斑。

凯恩斯曾跟伦敦一批前卫文人成立了布卢姆斯伯里俱乐部(Bloomsbury Group),其中的核心成员包括作家、20世纪女性主义先锋弗吉尼亚·伍尔夫和她的丈夫伦纳德·伍尔夫(作家)、姐夫克莱夫·贝尔(艺术批评家)、弟弟托比·斯蒂芬、传记作家利顿·斯特雷奇、文学批评家德斯蒙德·麦卡锡、画家邓肯·格兰特、艺术批评家罗杰·弗莱、作家E.M.福斯特等。此外,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诗人T.S.艾略特、作家乔伊斯、亨利·詹姆斯和奥尔德斯·赫胥黎也与布卢姆斯伯里过从甚密。中国作家凌叔华因为与伍尔夫的外甥朱利安相恋,也是这个圈子的一员。

另一种生活分集介绍,另一种人生大结局全集(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