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水浒传》的读者,对其中的“白衣秀士”王伦,都会留下深刻印象。在《水浒传》中,王伦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小丑的角色。他虽然率先在水泊梁山占山为王,是梁山起义军的鼻祖和开创者,但却心胸狭隘小肚鸡肠,毫无容人之量,斤斤计较自己的地位与利益,最终成为阻碍梁山发展大业的绊脚石,被林冲*掉。
不过,巧合的是,北宋真实历史中,也有过两个叫王伦的人,不过这两个王伦却与《水浒传》中的形象迥然有别,两人都是铁骨铮铮的英雄好汉。第一个王伦,是北宋宋仁宗时期的农民起义首领,主要活动区域也是在山东。不知道施耐庵创作《水浒传》时,是否参考了这个王伦的一些生平事迹。
宋仁宗时期,是北宋历史上的第一个农民起义高发期,前后一共爆发了九次农民起义。公元1043年,北方各地持续遭受水旱灾害,山东一带百姓受灾状况尤为严重,但官府不但赈灾不力,反而照旧催缴赋税,山东百姓挣扎在衣食难继的死亡线上。
1043年五月,忻州戍卒王伦,率先揭竿而起,击*忻州巡检使朱进,占据忻州为根据地,四方百姓踊跃来投,义军队伍实力迅速壮大,并先后南下攻略楚州、泰州等地,所向披靡,“王伦所过楚、泰等州,连骑扬旗,如入无人之境”,北宋官军望风而逃。
攻下泰州后,王伦“改服饰,穿黄衣,立年号,置官职”,正式开国称帝。宋仁宗闻讯大惊,急忙调集重兵前去围剿,在扬州城下重创王伦所部义军。但王伦却并未被宋军吓倒,既没有接受朝廷招安更不肯投降,一路南下继续坚持斗争。在采石矶之战中,王伦被宋军优势兵力包围,但他宁死不降,最终血战而死。
北宋宋徽宗、宋钦宗时期,又出了一个王伦。这个王伦是北宋名相王旦的后代,早年是个落魄江湖的市井无赖,但此人颇有胆识,喜欢结交江湖豪杰。靖康之变中,北宋军民聚拢到皇宫宣德门外,要求宋钦宗出兵抗金,群情汹汹,阵势骇人,宋钦宗亲自出面都弹压不住,一时之间张皇失措,文武百官也都吓得腿软心慌。
《宋史》记载,王伦此时站了出来,他自告奋勇面见宋钦宗,声称“臣能弹压之”,宋钦宗当即赐他尚方剑,封他为兵部侍郎。王伦手持宝剑,雄赳赳气昂昂走入人群中,“挟恶少数人,传旨抚定,都人乃息”,不费吹灰之力平息了这次变乱。
南宋时期,宋金之间谈谈打打,时战时和,经常需要派遣使者前去金国协调谈判。但金国人凶悍而不尊礼仪,宋朝使者经常被*或被囚禁,满朝大臣人人视出使金国为畏徒。又是王伦挺身而出,冒着天大风险,充任南宋使者,连续多次出使金国,与金国国主据理力争,维护南宋利益。
绍兴十四年,王伦再次出使金国,侍奉宋金交恶,王伦被金国扣押。金国人很欣赏王伦才干,想把他留为己用,于是加封他为平滦三路都转运使。王伦坚决不肯投降金国,拒绝了金国的高官厚禄。
金国人再三逼迫他就任,并以武力加以威胁,用杖刑打死了王伦的侍者。王伦自知此番在劫难逃,于是“冠带南向,再拜恸哭”,说道:“先臣文正公以直道辅相两朝,天下所知。臣今将命被留,欲污以伪职,臣敢爱一死以辱命”,然后自尽而亡,时年六十一岁。历史上的两个王伦,都是铁骨铮铮的好汉,与《水浒传》里的王伦天差地远。
参考资料:《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