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一部从片头开始就会神经紧绷的电视短剧会在最后使人泪崩。
更没想到第二次观看会迅速让之前的紧张情绪一扫而空,换来的是泪水从头到尾地不住流淌。
《克里斯汀的12天》是神剧《九号秘事》的第二季第二集,它保持英剧特有的阴郁风格和演员们连一个眼神都精湛至极的演技,再加上编剧、导演鬼斧神工的设计,使一个被拍到烂的题材迸发出最耀眼的人性之光。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的电视短剧之一。
以下就是我对这部电视短剧的观后笔记:
一、车祸毁掉幸福人生的故事应该怎样讲才更吸引人,更感人呢?
这部剧吸引我观看的理由,首先是悬疑,甚至带有一点儿恐怖的悬疑。而这种悬疑,并不是做作编纂的,或者人为制造的。这些恐怖的镜头实际上都是主人公亲身经历,只是利用了主人公在濒死之前回忆的闪回和片段混乱,从而进行重新编辑创造出来的。也就是将最后车祸相关的人或事件抠出来,作为点缀放入前面日常生活的场景中所造成的悬疑。而这悬疑中也有一个主题就是对可能失去儿子的担忧,贯穿始终。后期甚至出现“救出儿子”和“儿子被抢走”这种互逆的叠加效果(但这情感在当时是真的)。第一次观影的时候也许会觉得这些悬疑的镜头很魔幻,但是结合主人公的濒危状态,又是那样的现实。
而主人公在最后经历车祸的很多人和事件,以及她在内心深处所放不下的东西(儿子的安危),点缀在之前的家庭生活中就像小路上留下的莫名的一串面包屑一样,引诱着我们不断的步入暗色的森林,去面对最终的结局。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当观众第二次观看的时候,不会觉得这些情景的设计荒诞,而是因为第一次的观看捋顺了整个情节,反而达到了一个催泪的效果,一个完全不同的观影体验(情绪的叠加)。
其次,这个悬疑做得非常的好,始终没有让人猜出这个这个故事的结尾是什么。开始的时候,他前男友年龄和去世的诡异,使我以为这是一个复仇的短剧,甚至以为女主的对象亚当就是那个前男友。再到后来一个具体的穿雨衣的人的形象出现,我以为这是那个小男孩儿长大后直接来复仇,甚至不惜抢夺他的孩子,再到后来,我以为是女主精神分裂导致的离奇幻想,没想到最终是一个感情大戏。
二、如何才能渲染这部剧的主题?是体现家庭的幸福?个人能力的超强?最后车祸的惨痛?还是家人们失去亲人的悲痛?
没有,都没有。
首先,女主的家庭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家庭,人生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生。他的父亲一直疾病缠身,最后去世。女主的对象亚当,出轨自己的婚姻,最后直至离婚。女主的工作,也只是一个卖鞋的售货员,收入不高,朋友不多。一个人带着孩子,曾经的痛苦,曾经的哀叹,生活不可谓不艰难。
其次,女主的个人能力也不强,通过影片的细节可以看出女主是一个知识水平不高,比较天真的一个女孩,没有心计,没有过多的理想,很多事情只知道忍受。相反亚当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年轻人。
再次,车祸的现场也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惨烈,女主的受重伤的扮相,也没有特别的血腥。
最后家人们并没有表现出悲痛,而是非常喜悦的和女主坐在一起送她离别,甚至孩子都没有掉下一滴眼泪,女主最后也是微笑的说了一声再见。
然后正是这一切,恰恰引发了无比的悲伤,为什么?
我觉这部影片注重地描绘了两点:一个是“每一个人都有爱”和“每一个事的真,每一个爱的真”。有爱就是幸福,有真才有共鸣。
有缺憾的人生,不完美的家庭,这个就是真。它不会让大多数观众觉得距离自己很远,我想很多人甚至就像在看自己身边的故事一样,感同身受。
而这一部短剧对于爱的体现主要在细节里,它并没有像其他的一些电视剧那样描绘爱的轰轰烈烈,这本身也是一种真的反应。
下面是具体的例子:
1、女主的性格:
女主的中国室友把自己的用品全部贴上自己的名字,显出示出女主人公平时应该是比较随性,总是用错东西。但是她却守规矩,贴完标识之后就不会再乱动,而且还在提醒别人(亚当),没有恶作剧,没有戏谑报复无所谓的情况发生。
她和男青年(亚当)之前互相不认识,但是认知结构是有差距的。因为当他们同时看到的派对角色扮演的人物时,亚当认为那人扮演的角色是约翰.列侬,而女主却认为他是哈利波特,依据仅仅是一副眼镜,这说明这个女孩儿知识结构不是特别高,比较单纯。
后来她的男基友闺蜜,想要扮演成狼人或者是吸血鬼,但是在女主的帮助下,整个装扮成功转变为了跳跳虎,这说明女主内心的纯真和童趣。
亚当照顾儿子的时候,她还给亚当写感谢卡。后面的剧情还表现出对父亲的依恋和思念(与父亲生前的关系,以及去世后几次活生生的出现在她的脑海中,说明她父亲真的去世了。那是因为,如果她的父亲还活着那么很多事就不需要她的母亲去做了。)可见这个女孩儿的温馨。
面对小三的挑衅,她没有任何的动作,只是顺从。所有的举止,所有的眼神都是期盼亚当能和自己多说说话,能和自己多待在一起。
她的工作,包括她的母亲和她自己,都是觉得很失败。
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父亲去世了(父亲始终健康的出现),她不敢相信她和亚当复合了。在亚当说出我爱你的时候,她甚至没有像通常的电视剧中的人物那样也用我爱你来回答,说明她不敢相信。她不是个自信的女孩儿,是一个忧患较多的女孩儿。
综上这就是一个并不完美的女主,但是温馨,惹人怜爱。
2、所有人的爱:
她的母亲几乎出现在所有女主需要帮助的场景里,哪怕是腰已经直不起,走路都困难,也还在努力的帮助她这个女儿。第一次送他的外孙子去上学,她采用的方法就是让外孙子给她领路。这个我相信在很多中国的爷爷奶奶身上都会发生。之前她的母亲看中了亚当,催着女儿结婚,甚至不惜以同居来达到目的。可以看出这位老人的性格和见识。
她的父亲,在他的父亲被幻想出来的时候都是,身体健康,精神矍铄,而且总是在给她安慰的形象,物是人非,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纵观女主的丈夫亚当这个人,其实还是不错的,职业相貌都很好,而且无论前期照顾家庭的责任感,还是细心程度都是可以的。这也是在他能逐渐与女主复合,符合每一个观众心里都能接受甚至是期盼的结果。有个过渡也是很有意思的。在他们感情破裂的时间段,即使是女主的生日,亚当都会来晚。后期离婚后,有节日虽然仍然来晚,但是他依然会来。最后,儿子有事女主希望他过来,亚当在5分钟之内就到达。上述都是一个小的递进关系,使得他们的复合成为顺理成章的事。
女主的朋友,不懂风情的女学霸,照顾他和亚当做爱的时间;愿意挤出时间读女主的信,并且顺利搬走。同时女主虽然不懂一些知识,但是愿意听女学霸讲科学却不反感。这些都说明了,他们这个不对等的人生可以相处融洽的可贵。女主另一个重要的朋友闺蜜男基友,男基友在看女主和亚当拥抱时的眼神就能说明一切,最后10年的相伴还能说出那么动人的话,也足可见他们之间情谊的深厚,而且不是虚情假意。
以上都是影视中,女主所闪回的人生中最重要的记忆。慢慢的令人难以忘怀,慢慢的侵入每个人的心中——慢慢的让所有人的感到,女主是幸福的。
3、最后送别时每亲人都没有哭泣而是就像一次真正生日聚会(女主在思维和记忆混乱的时候,说出了并不是每一次生日都是在捉迷藏,的确在她最后一次生日也就是濒死的时候,她确实没有做,这也正是她渴望要做的。)每个人都是那么的幸福,每个人都是那么的高兴,每个人都在爱着对方。也许真正的动容和不舍并不是家人们的痛苦,而是痛苦的即将离开如此幸福的家庭。
然后就是女主最后的笑容,也许是为自己能看到这份幸福,也许是能看到亲人们能够幸福,也许是为了让身后的亲人们能够留下幸福的回忆,就像她父亲留给她的美好记忆。
三、拍摄的技巧:
记忆虽跳跃,但镜头转换在借助一些共同的道具之后,显得那么的自然,非常符合人类思维的跳跃性。
前后的呼应,前后的消防服,前后的警笛声,在女主濒临死亡的还在回忆生活是,那一声心跳停止的机器报警声连同门铃响在了一起。
一个照片,就告诉了观众,女主是否结婚的信息。
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就说明了女主和亚当相处的时间。等等,紧凑的时间,讲述了复杂的内容。
第二次观看的时候,每一个代表着噩梦的面包屑就像一根刺在刺痛着观众最柔软的神经,这真是神来之笔。
女主最后是为了躲避横穿马路的人,而出车祸的,方向盘打的是自己的一侧。穿雨衣的人得救了(他在女主的记忆中确实像个魔鬼),她的儿子也是因为她的忘我而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