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一首《春天的故事》传遍神州大地,成为唱响时代的经典名曲。鲜为人知的是,这首金曲诞生背后的故事。
歌如其名,《春天的故事》以白描的叙述、诗意的抒情,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发轫于春天的故事。由蒋开儒、叶旭全作词,王佑贵作曲,张宏光编曲。深圳女歌手刘绍文在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决赛上首唱,而于1994年10月在中央电视台首播的版本则由董文华演唱。
歌曲自从参加“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获金奖开始成名,其后先后获得了中央电视台第二届音乐电视大赛金奖、中宣部第六届五个一工程奖、金钟奖等奖项,成为获得国家奖项最多的歌曲。
1992年,已经退居二线的黑龙江木林县政协原副主席蒋开儒在报纸上看到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一文,文中报道了深圳飞速发展的景象,他心情非常激动……
蒋开儒在香港有个表妹,1979年,她写信给蒋开儒,说蒋开儒在台湾的姐姐和在美国的姑妈,正式邀请他清明节到香港会晤。当时十一届三中全会已召开了,蒋开儒就把这封信交给了组织,还写了一份赴港探亲的申请报告。很快,组织上便批准让蒋开儒去香港和亲人会晤。
蒋开儒
当时他路过深圳时,深圳还只是一幅农村景象——一汪水田、一片农舍和几头老牛……
怎么到了1992年,深圳就成了一个了不得的城市呢,蒋开儒捧着手中的报纸感到不可思议。他很想去看一看,于是揣了2000块钱就上了火车。
1992年5月13日,蒋开儒乘坐的火车开进了一片摩天楼群,他一下糊涂起来,诧异地想:我是不是又到香港了?回头一看,火车站大楼上分明写着“深圳”两个字,还是小平的题字。噢,真是深圳!才隔了13年,真是恍若隔世,变化太大了!13年在历史上只是短短的一个瞬间。可这13年间,就突然在地球上、在中国的南方,耸立起了一个现代化城市,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蒋开儒被眼前的景象所感染,于是决定留在深圳。不久,他便在深圳的一个企业家艺术团谋得了一份工作。在工作期间,蒋开儒有感而发,创作了《春天的故事》歌词,成稿在1992年12月16日的早上。
因为蒋开儒个人身世的背景,以及他对于*的亲切、尊敬和感激之情,他在歌词中将*称为“一位老人”,而因为蒋开儒初到深圳时,深圳是用铁丝网圈起来的,他便将开创深圳特区描绘为“画了一个圈”。
1993年3月7日,该曲歌词在《深圳特区报》发表了后,蒋开儒拿着报纸找作曲家王佑贵谱曲,王佑贵以歌词的语言格式很难用音乐来表达为由拒绝,但是蒋开儒没有放弃,他每隔一段时间,就给王佑贵送一次歌词。
王佑贵
1994年,共青团广东省委、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创办“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蒋开儒得知消息后,再次找到王佑贵,王佑贵用湖南话反复朗诵着歌词,在这过程中得到了灵感,二人经过一个半小时左右完成了《春天的故事》的初稿。
歌词创作完之后,王佑贵为歌词谱了曲,并带作品参加了广东省青春歌曲创作大赛的初赛(深圳赛区),但遗憾落选了。
初赛落选后,王佑贵找到了曾经与其合作过时任广东省东深供水局代局长、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常委的叶旭全。有一定文学素养的叶旭全随即与他们两人一道对歌词的结构、立意和修辞进行改动,即二次创作,提升了其思想高度和境界。
叶旭全
接着,叶旭全找到了时任广东省青年联合会副秘书长的温元麟陈述情况,军人出身、本身就是此次大赛的策划组织实施者之一的温元麟听歌曲后觉得不错,于是立即向组委会领导做了汇报,建议叶旭全以省青联委员的名义直接把歌曲呈交给广东青春歌曲创作大赛评委会。最后结果:该曲以最高分荣获决赛金奖。
1997年,此曲被选作12集大型文献电视纪录片《*》的主题曲。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60周年的国庆群众游行方阵中,分别有以“春天的故事”命名的方阵。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发射升空,在太空中播放了《春天的故事》。2018年12月18日,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庆典上,《春天的故事》作为改革开放40年100个先锋人物颁奖时播放的背景音乐。
歌曲以我国传统音乐中常见的起、承、转、合结构框架为基础,形成了并列却层层递进的四个段落,这种音乐发展手法巧妙地与我国改革开放稳步前行、循序渐进的景象相对应。音乐情绪从亲切动人,渐入气势恢宏,再到荡气回肠,展现了万象更新的壮丽场景与朝气蓬勃的时代气息。歌曲以具有万物复苏、气象万千寓意的“春天”为基调,叙述并歌颂了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果,讴歌了人民领袖*同志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