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交响曲》是德国作曲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创作的交响曲,作品67号,完成于1807年末至1808年初。这首交响曲以音乐中的短—短—短—长节奏动机开场,被称为“命运在敲门”,它激发了整部交响曲,并且不仅支配着第一快板乐章,更以变化的形式在后面三个乐章中反复出现,把整部交响曲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这部交响曲是贝多芬音乐生涯的中期创作的,一个对他来说无比艰难的时期,因为他正在遭受着身体、心灵、理想、爱情的多重摧残。贝多芬开始构思并动笔写《命运交响曲》是在 1804 年,他热恋的情人朱丽叶·琪察尔迪伯爵小姐因为门第原因离开了他 , 当时的德国正处于一个令人窒息的封建时期,更致命的是,当时他的耳聋已经完全失去了治愈的希望 。失聪的早期,贝多芬甚至失去了他引以为傲的钢琴技巧,有一次他完成作曲亲自表演曲目时,台下人虽然鼓掌致意,但他们的表情并不能欺骗贝多芬,他知道自己弹得一塌糊涂。演出后,他把头埋在钢琴上痛哭: “这一天中终究是来了吗? 我不能再弹钢琴了” 。可想而知,失去听力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是多么沉重的打击,这首《命运》又凝聚着贝多芬多少绝望的泪。
Berliner Philharmonike(柏林爱乐乐团)和指挥家Herbert von Karajan(卡拉扬)合作的命运交响曲是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作品编号为 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这部作品是贝多芬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也是西方古典音乐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之一。
卡拉扬与柏林爱乐乐团的合作版本被广泛认为是对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最佳诠释之一。卡拉扬的指挥风格充满活力、激情和力量,他对音乐的处理充满独创性,同时又能保持对原作的忠实。柏林爱乐乐团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交响乐团之一,具有极高的演奏水平和深厚的音乐底蕴,他们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都得到了卡拉扬的充分调动和发挥。
这个版本的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在世界各地的音乐会和广播中广泛播放,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喜爱。它被认为是古典音乐史上的经典之作,展示了卡拉扬和柏林爱乐乐团在演绎贝多芬这部伟大作品时的卓越才能。
指挥家Herbert von Karajan(卡拉扬)介绍:
Herbert von Karajan(1908年6月5日-1989年4月5日),中文名卡拉扬,是奥地利出生的著名指挥家。他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指挥家之一,对古典音乐有着深远的影响。
卡拉扬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学习音乐,并在维也纳国立音乐学院接受教育。他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成为了一名受人尊敬的指挥家。他的职业生涯中,指挥了许多世界著名的交响乐团和歌剧院,如柏林爱乐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萨尔茨堡音乐节等。
卡拉扬的音乐风格以精确、生动和富有激情著称。他对作品的诠释往往具有很高的独创性,同时又能保持对原作的忠实。他的演出经常充满力量和感染力,使观众为之动容。
除了在音乐会上的成功,卡拉扬还担任过多个重要音乐机构的职位,如萨尔茨堡音乐节的艺术总监、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顾问等。他还曾与多位著名音乐家合作,如女高音歌唱家玛丽亚·卡拉斯等。
卡拉扬在全球范围内享有盛誉,对古典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音乐遗产将永远被后人铭记。
Berlin Philharmonic(柏林爱乐乐团)介绍:
Berlin Philharmonic(柏林爱乐乐团)是德国的一支管弦乐团,成立于1882年。在1882年10月,指挥家路德维希·冯·布瑞那执棒完成了乐团的首场音乐会。随后在1887年,汉斯·冯·彪罗担任了首席指挥,为乐团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其成立初期,乐团原本被称为“前比塞乐队”,由45名脱离于比塞乐队的乐手组成。由于当时的经济状况并不理想,经费方面也遭遇了困难。直到1887年,柏林音乐会代理人沃夫接手了行政事务后,情况才有所好转,为乐团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
柏林爱乐乐团的成员都是顶级的演奏家,他们在全球各种舞台上都有出色的表现,并赢得了广大听众和评论家的高度评价。他们在演绎传统风格的作品时显得尤为出色,尤其是对于德奥作曲家的作品,柏林爱乐乐团总是能够准确地捕捉到曲目中的每一个细节,将其演绎得淋漓尽致。
柏林爱乐乐团在其百年历史中,录制了大量唱片,其中以卡拉扬指挥的贝多芬交响乐全集和K·伯姆指挥的莫扎特交响乐最具代表性。此外,该团以其出色的音乐会现场表现,于2015年被英国著名古典音乐网站Bachtrack评为“世界十大交响乐团”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