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火》完全是出处于对苏菲.玛索的喜爱,从少年到中年口味一直没变,她演的电影基本看遍。苏菲.玛索14岁出演《初吻》,凭着电影里清纯迷人的形象,深受大众的喜爱,她兼具西方人的性感和东方人清秀神秘。忧郁的眼神,紧闭的双唇,挺直的脊梁,从内到外散发的优雅与性感,被誉为“法兰西的玫瑰”。
1997年上演的《心火》,在苏菲.玛索的演艺生涯中并不出色。很多人说这是一部颇具争议的伦理片。在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女性的地位极其低下,没有选举权,起诉权和财产权。同时,随着工业革命,越来越多女性投入工作,女性的权益也在维多利亚时代未期开始上升。影片表达正是在新旧女性思潮碰撞的背景下,女性在生存面前勇敢突破世俗追求自由和幸福的坚毅和隐忍。
电影的名字与整部电影角色的基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时间跨度七年,这部电影的画面一直是冬天。导演用这种强烈的对比来诠释两位主角内心的*与现实环境的冷竣之间的挣扎和纠结。故事的结构非常普通,但是电影的不同之处在于,一桩有违道德的交易,借腹生子引来真情。爱情故事演变成道德与伦理的冲突,反映了真实而复杂的人性,火光在影片中代表人物感情的走向。
一、半明半暗中的火光影片开始时,光线是半明半暗的。在柔和和朦胧的环境中,导演用镜头观察,这是一桩赤裸裸的交易。全景中人物是清晰的,包括人物的面部表情,而背景中的家居装饰则隐藏在黑暗中。
查理隐藏在柜子后面问:“你很漂亮,可以嫁人。”伊丽莎白答道:“我不能出卖我一生的幸福,我想先生是暂时需要。”
影片用一句简短的话来描述了这个角色的性格。虽然伊丽莎白被迫为父还债,但她心中仍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这一段时间的迫不得已相比,她不愿意牺牲一生的的幸福,这是伊丽莎白心中的火光。妥协予现实下被隐藏的小小的火光,在半明半暗的世界中行走。
最后一天,查理打破了自己定下的规则,陪伊丽莎白站在海边,象正常的恋人一样聊天。
查理说:“有那么一刻,我以为……”。伊丽莎白说:“我可以喜欢”。这段对话为他们最后一夜的表现提供了铺垫。爱情有时很奇怪,也许是一句话,也许是一个眼神,就在某个时刻,这些情感莫名其妙地涌上心头,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这就是爱令人感到神秘和向往并深深着迷的地方。
大海波涛喷涌的画面与他们之间喷涌而出的炽热的情感竟然神奇地融为一体。查理的选择很无奈,他心中是家族责任和躺在床上的植物人妻子。他在半明半暗的世界中压抑着心中的火光。查理心中的火光是他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