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喜欢万茜很正常。
到38岁,也不是完全没遇到过机会,一直都不红,是有原因的,因为无论是性格还是长相,她都不那么符合长久以来的大众审美偏好,未来女性主义题材热度起来,形成成熟知性和性征不那么明显的审美风尚之后,她会不会变得符合大众审美偏好,就不好说了。
更何况,她的戏也没有好到让人过目不忘的程度。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有人喜欢万茜,也很正常。即便不符合大众审美,也还是有人get到她的颜的,比如我。戏虽然没好到让人过目不忘的程度,但至少有几部戏的演技还是很突出的,更重要的,她这几年接的电视剧都是上星剧,并不是网剧,电视观众群众基数,你看不到,但非常大。
我所喜欢的别人不喜欢很正常,我所不喜欢的,别人很喜欢也很正常,因为,这才是世界的运作规则。
那为什么不喜欢万茜的人,更愿意表达出这种不喜欢呢?
我认为是因为很多人认为自己被冒犯了。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我之前说,乘风破的姐姐这个节目最大的问题,是把完全不同的审美取向和价值标准放到同一个评判体系里比赛,这个评判体系又非常模糊和可变。这30个人的受众群体可谓千差万别,且很多更甚是全无交集。于是无论你把谁排在最后一名,都会引发很大争议,因为这不是单纯的某个演员的人气比较,这已经上升到观众审美情趣的高低评判了。这个节目成功挑拨了不同类型艺人受众群体间的矛盾,不同类型曲目听众间的矛盾,以及网络观众与现场观众间的矛盾,尤其是最后一个,在不同审美和价值体系混战的局面下,别说500个观众了,5000个样本量可能都不能反应这些受众的正态分布,而且即便符合正态分布,评判结果也不会令人满意。之前歌手就有类似问题,那还只是大嗓小嗓歌手,通俗,摇滚,乐队这么几种形态,而且大家好歹还有共同基础,现在是30种(不止)形态大乱斗。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另外评价体系虽然既不明确又常变动,但至少方向上是固定且唯一的,那就是传统女团的评判体系,人气决定一切,而节目录制时间和播出时间有很长的时差,四公五公舞台之前的人气投票,完全就是个基础群众基数的比拼,在这个节目出圈之前,前韩国女团成员、选秀歌手、传统歌手、演员之间的群众基数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于是,你喜欢的,别人不喜欢本身并不会冒犯你,但你喜欢的,别人不喜欢,且导致你喜欢的排名垫底,这就冒犯你了。同样的,你不喜欢的,别人喜欢,并不会冒犯你,但如果这种差异导致了你喜欢的排名垫底,也同样会冒犯你。
对于这样的原因,我觉得审美或许有高低之分,但区分标准是艺术价值,而不是喜好人数,大众不比小众审美高级,小众审美也不比大众审美优越,别被节目组PUA了。
其次,我觉得很多人会觉得被欺骗了,所以不喜欢万茜。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因为第一期她的初舞台形象,让人觉得她是个小众、清冷又有些才华的演员,这个形象因为反差和突兀而被很多人喜欢非常正常,于是突然间她就红了,形成了流量,这种流量跟她本人的形象是冲突的,于是很多人觉得自己被骗了,于是不喜欢她,更甚讨厌她。
最后一层原因,是觉得节目组捧她太过,如果这节目真是个真人秀,捧她不会损害其他人利益,可能并不会那么多人有意见,但偏偏这节目莫名其妙变成了一个真情实感的选秀,捧她就会损害其他人的利益,于是自然会有更多的人不喜欢她。
我在这里纯粹分析原因,至于人们觉得的是不是就是真的,不予置评。
就像最初所说的,万茜本身的性格和长相并不符合大众审美和喜好,因为综艺节目产生的流量在节目结束后不见得仍会真的喜欢她,大众喜欢直爽、“真实”(符合大众喜好和心理预期的真实)、怼天怼地的性格,并不喜欢清高,拧巴,“不真实”的性格。
突然变“红”确实应了万茜自己在访谈时的回答,红与不红不是人能左右的,它只是一个阶段,不红有不红的好处,红有红的弊端,演员能做到只有处于什么样的阶段适应什么样的阶段。她能不能维持住这样的流量,那是她的功课。
编辑搜图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对我而言,从节目里的内容来看,万茜其实并没有改变,她后面的节目里仍旧和人保持适当距离,只有同组相处熟了才会展现熟络的一面,仍旧介意谈论隐私,性格和长相都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各次公演舞台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努力适应规则,并不是她的过错,所以我个人不会觉得遭受了欺骗。对浪姐这个节目仍旧按真人秀看,也就不会被规则冒犯。只有一点,如果未来仍旧走流量路线的话,我肯定是无法继续喜欢的。
作为一个观众,其实我更觉得大众需要反思,有多少人可以坚持自己的审美标准,而不被舆论以及节目组的剪辑所裹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