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余追看《门第》,觉得号称接地气极尽现实主义的题材电视剧,也依然不那么现实。但这并不妨碍观看热情,看看网上的点击率就知道了,它生在了一个好时代。当时的一个文化背景催生这样的一部电视剧,真是生逢恰时。
《门第》讲述了一段错综复杂的婚姻生活。市井小民屌丝男何春生与都市白领白富美罗小贝,两个携带不同家庭文化的人组成婚姻,也就开始了一场以相互渗透家庭文化为背景的战争。爱情,在“门第”之下就像一个带着善意的谎言,然而只有在婚姻的博弈中互相体谅,互相关怀,携手走出“门第”差异,才能收获最终幸福。也许这就是这部电视剧的正面主题和想要阐述的价值观,只是后来越演越偏离了这个主题,连同价值观都变得模糊了。
剧情前十集很不错,使我有追看的*,可惜后面开始就不能令我满意了。可能是后期边拍边改剧本的缘故,场次有点凌乱,剪辑不够明快,很多衔接很生硬,加上剧情也开始瞎编乱造了,剧本硬伤非常严重!但总体来说还算完整。
演员方面,佟大为把何春生那种隐忍演的很好,后来的窝囊也是,连自暴自弃的样子也是。开始的何春生让人觉得很有希望,用时下的流行词来说就是充满正能量,结婚初始也让人觉得同情,但后来就渐渐开始对他心生不满,孩子出生之后我对他就只剩下厌恶和鄙视了。引用鲁迅的一句话: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相反罗小贝却是越来越招人喜欢,之前那么娇气,嚷着何家就是火坑,死活不嫁,到后来被春生感动,嫁给春生,用自己的方式爱着春生,并且慢慢为他改变。印象里,于明加在大部分剧集里都有哭戏,开始时为自己的命运,抗争自己的爱情,后来为春生委屈、难过、伤心、绝望。从30集开始,春生几乎每一集都惹罗小贝难过,我已经无法形容了,只能用罗小贝的话来定义:不可理喻!简直是不可理喻,后面这句是我说的。
我倒是很喜欢周晓鸥饰演的何秋生这一角色,他的出场让我惊喜,猥琐邋遢,但是重情重义;油腔滑调,但是内心憨厚;胆小如鼠,但是真诚无私;胸无点墨,但是踏实勤奋。转战影视的周晓鸥,还是当年那个纯情地唱着“天好黑,风好冷;我好累,我好疼”《你到底爱不爱我》的光头小生么?
故事的结局还是必然地偏向了屌丝男何春生,这是国产电视剧惯用的大团圆伎俩,只为讨好观众提高收视率。其实原著小说里面的结尾正好相反。
总感觉《门第》是想阐述“坚定的爱情可以打破门第”,也就是说门第观念不应被放进爱情里头。弄巧成拙的是,电视剧里演的不是爱情,而是婚姻。更多的情节都在说明门第观念在婚姻开始之前是必须被估量的一项重要因素。
在天朝,没有什么世袭贵族,所以钱就成了划分的标尺。当出身、环境无法选择时,也许像富人那样去思考,才能真正让人内外都有改善。中国讲求门当户对,也不是没有道理,不仅是钱,还有人生观价值观这些看似虚无缥缈,实则随时能让人抓狂的东西。
因此,尽管这部电视剧想表达的是爱情至上、婚姻最终的延续和幸福不是靠门第,但我依然要说,在没有达到西方国家的文明程度前,请把门第观念继续作为婚姻的一项指标,即使你依然认为何春生和罗小贝就是真正的爱情,那也请你首先考虑你是否有主人公的毅力和能力从门第观念的漩涡里挣扎存活下来。众所周知,爱情跟婚姻是两码事。或者拆开来说,可以存在没有爱情的婚姻,也存在没有婚姻的爱情。这就是现实,残酷而生疼,远非电视剧所能表述完整。
但是,它仍然不可避免地给我带来了许多小感动,基于生活。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全剧的时代感相当模糊。我猜测故事应该起始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那时的社会还是集体制。然后最终止于2011年,因为我看到后面有一集里面,一个镜头晃过车头,挡风玻璃上贴的显示车检年份是2012年。当然,这些不重要,造成剧本硬伤的远远不止这些,尤其是讲述罗家“衰落”那几场戏,简直精简得一塌糊涂不合逻辑,确实太夸张了,不现实。只不过编剧为了故事矛盾的冲突起伏,不得不有所取舍,并对故事叙述做出某种让步,但其功力值得推敲。
总体感觉,《门第》与其说是写实,不如说是讲述梦想。但它又很夹生,论写实,远不如《裸婚时代》;说梦想,跟《北京青年》又不是一个类型,距离太大。
顺便扯一下,《北京青年》这部电视剧,那年年初看的,我连回想情节的*都没有,更别说想写点什么了。当初冲着赵宝刚《青春三部曲》最后一部看完,颇失望。印象最深的不是剧情反而是片尾曲,汪峰唱的《存在》。而《裸婚时代》则是标准的现实主义题材,意义不凡,这也是当年能引起轰动的原因。深刻而具体,积极而伤感。尤其是片尾曲《等不到的爱》,可能因为先入为主,我还是比较喜欢听文章唱的那个版本,感情更真切。只要你看过这部电视剧,然后再来听这首歌,绝对会感动,甚至到哭。有木有。
现实与梦想,交织千个心。梦想这东西从非常狭隘的角度来看,绝对是一个很操蛋的逻辑,因为实现梦想之后,那种被梦想折磨在阴暗角落里面的畸形思维会全部一次性喷薄爆发。
所以说,梦想只适合被用来励志和向往的,当走入生活后,一切都将变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