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戴忠群
我的堂弟,六十年代从医学院毕业,毅然决然报名到了大别山腹地霍山县,为老区人民问医送药,一干就是几十年,这次他提出让我又进大别山。
那日,我坐上高铁,从《铁道游击队》的故乡山東枣庄,回了一趟安徽老家。我的老家在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也是一块红色的土地,那里有井冈山红旗的浩气长存、有波光粼粼洪湖水的红韵流长……短短的一回探访,让我又经历了一次红色的记忆。
迎着晨曦,我们乘坐的面包车缓缓开进霍山县城,走进山城,一股浓浓酒香将整个县城包裹着,街头稀稀疏疏有晨练的人们,悠闲地让人羡慕,在堂弟引导下,特意路过东平农贸市场,那里人群逐渐络绎不绝起来,提篮而过的乡亲,进进出出,野鸡野鸭土鸡蛋,活鱼大虾野猪肉,竹笋交白山磨菇,大自然中的绿色食物,这里应有尽有。
昔日,“穷则思变,要干,要革命”的老区人民,如今,不再是穷乡僻壤,已经富起来了,丰衣足食,但他们并没有忘记过去,没有忘记从这块用革命烈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走出去的英雄儿女。
我们走到霍山城主街西头,来到“大别山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馆庄重典雅,与周围的绿树、碧水、建筑物浑然一体,馆内以大别山叙事说人为主,分“抗日烽火、红旗飘扬、将军摇篮、千里跃进”等10个展区。
展出采用了文物、雕塑、油画、文字、图片、沙盘场景等形式,充分运用声光电高科技手段,展示大别山区,特别是皖西地区优秀儿女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1929年,大别山北麓这块红色沃土相继诞生了两支工农红军武装,霍山成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军北上抗日后,大别山红旗不倒,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一度成为抗日救亡的中心,利用特有的大别山能卧千军万马的独特条件,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
1947年,刘邓率晋冀鲁豫*军南下挺进大别山,像一把利刃插进国民党统治区心脏,揭开了全国性大进攻的序幕,老区人民踊跃参军参战,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我们有幸踏上这块英雄豪杰辈出的土地,探寻党和人民曾经浴血奋斗的足迹,心灵又一次得到净化,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