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事情不知道很多人有没有想到过,即:很多人喜欢说一句话,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可是......
真正眼睛雪亮且聪明还有涵养的群众,是很难第一时间被煽动和发声的。
这些人,在碰到社会事件的时候,会先去主动被动的吸收事件相关资讯,再通过自己分析思考后,才去下判断。有些事件,这些人都觉得不值得自己在网络上发声,因为太没意义,太没深度了。
而发声最早的那一批,大部分则是些情绪容易被煽动,个性直接(甚至偏咋呼),思考问题相对简单,但又急于表达想法的群体。
所以,在李少莉事件这个没有任何人提出过任何实锤;通篇充满了捕风捉影,甚至责备求全指控的热点事件,在网络沸沸扬扬,有人连续几天观察和总体思考过后,终于有人在看不下去的情形下,出来发表自己的观点,写了“洗白文”。
由此分析,很多人口中的“洗白文”“支持文”,要比网络批判后出现,这现象本来就是基本规律。
谁还记得前几年,移民美国多年后的前央视主持人柴jing拍的“苍穹之下”纪录片吗?视频内容说国内雾霾严重,环境极差,一副大家需要反思,需要改变的高尚腔调。一开始几天,大批群众说纪录片拍得好,说得对。然而没几天后,该视频被人看出来内容夹带了公共事业需要私有化才能解决问题,以及制片资金由美国NGO组织提供的猫腻。初看她拍这个视频是在为环境问题发声,实则是想通过此热点话题,把自己塑造成为“意见领袖”的目的。
在大批群众仅仅夸赞支持几天之后,迅速被国内少数雪亮的眼睛鉴别出来并发文揭露的柴JING,迅速灰溜溜的回了美国,再也不来中国,销声匿迹。
当年在苏联解体之前,苏联也出现了好多国外资金培养扶持起来的讨论民生问题的“意见领袖”,他们掌握了话语权后,逐步就转向政治议题,左右民众的观点和意见,对苏联崩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看这招在苏联好用,有些国家和组织想故技重施,达成同样的目的,但柴J在中国铩羽而归,完全不是一个结果的原因:
1.中国人眼界宽,会学习,会思考、会总结;
2.有正义感且头脑清醒的人占上风!
所以,任何热点事件,请不要急于发声,要多看多想才能不被人有心人士煽动和利用。
当然,还有一句话:凡事没有绝对。各种社会热点事件的前因后果和细节都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请大家不要看到媒体的只言片语就开始急着发表意见,请让子弹飞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