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实辛勤的梁平人。本页组图高梁山人摄
歌词——
太阳出来罗儿/喜洋洋欧/郎罗
挑起扁担郎郎扯/光扯/上山岗欧罗罗
手里拿把罗儿/开山斧欧/郎罗
不怕虎豹郎郎扯/光扯/和豺狼欧罗罗
悬岩陡坎罗儿/不稀罕欧/郎罗
唱起歌儿郎郎扯/光扯/忙砍柴欧罗罗
走了一山罗儿/又一山欧/郎罗
这山去了郎郎扯/光扯/那山来欧罗罗
只要我们罗儿/多勤快欧/郎罗
不愁吃来郎郎扯/光扯/不愁穿欧罗罗
以下资料整理自百度百科
金鼓(原名李犹龙)另有笔名:李俊、金蔚秋。男,汉族,重庆人。诗人、作家、音乐人。1917年4月生于重庆梁平,自1936年毕业于成都东方美术学院图音系,跟随革命家车耀先先生开始从事革命工作起,虽然孤身在外,但心却一直系在着家乡梁平的父母、弟妹、以及乡亲们。《太阳出来喜洋洋》正是表达出金鼓先生对家乡的情怀。
写这部作品的时候,正处于抗日战争最激烈的时期,在重庆街头,每天目睹大批从全国各地涌入重庆避难的同胞,有家不能回,露宿街头的凄惨情景,身心特别的压抑,寝食不安,夜夜难眠。
又逢重庆气候阴润,云遮雾罩,阴雨连绵,潮湿气闷,越发让人的情绪烦躁,心神忧伤。
同时勾起对远方梁平老家父母的担忧和对亲友们的思念,期盼早日云散日出,赶跑日本鬼子,重获自由的愿望非常强烈。
插图:梁平西山竹海。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日的上午,由于有相当一段时间持续在为中共地下党组织工作,有时一干就是到深更半夜,还由于日本特务特别猖獗,金鼓先生又上了他们的黑名单,稍有不慎,说不定哪天就会被抓住,一颗心始终悬在空中,随时做好转移准备。
在这样的精神压力下,回到家后即便躺在床上也很难踏踏实实睡个安稳觉。
长时间的劳累和缺觉,金鼓先生的身体状况也已经到了即将崩溃的地步。
这次好不容易盼来了一个休息日,金鼓先生周六晚回到宿舍后,顾不上洗漱一头就钻进了被窝里呼呼大睡了。
也许过于劳累和事先知道第二天是周日的缘故,精神上稍有放松,一觉就睡到了第二天的(周日)中午,这对长期缺觉的人来说,那可是多么奢侈和幸福的事啊!
当金鼓先生睁开眼睛时,暖暖的阳光已经笼罩在了整个床面,强烈的阳光让金鼓先生一时睁不开眼睛。如此晴朗、明媚的好天气在当时的重庆已有好长一段时间没和人们见面了。
重庆的冬季很少见到太阳,一般都是阴雨绵绵,气候阴湿。一旦有一天出了太阳,重庆人的心情就像过节般的高兴,大家纷纷涌上街头,尽情享受阳光的沐浴。有的人会约朋友在茶馆店一起喝茶聊天泡上一天,有的人会带着家人和孩子去公园玩耍,有的人会去逛街购物,也有的人忙着串亲访友,总之这一天非常的热闹。
金鼓先生是出身于重庆,自然也和大家一样,心情显得非常舒坦和喜洋洋,仿佛让平日里积压在心里的疲劳和压抑一下子烟消云散。
同时又生怕久违的太阳瞬间又会躲进云雾里,于是赶紧跳下床,顾不上刷牙、洗脸,一屁股坐到了窗前那张陪伴金鼓先生多年的陈旧不堪的写字台前的椅子上,抬着头双手托着下巴,紧闭双眼,直面对着从窗户射进来的阳光,猛猛地吸了一口空气,随后慢慢地往外吐出,细细品尝阳光带来的温暖和幸福的感觉,至少静静地坐了有30分钟。
在享受阳光沐浴的这段时间里,满脑子浮想联翩,幻想着等打跑了日本鬼子,人们就能过上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的幸福生活,自己也可以回老家梁平拜见久别的父母、弟妹和从小和自己一起玩耍的左邻右舍。
竹海人家 高梁山人摄
与此同时,眼前还断断续续地出现小时候自己看见梁平人在温和的阳光沐浴下喜悦耕耘的劳动场面和欢声笑语的景象。
也就是在这样复杂情感的驱动下,金鼓先生突然萌发出为家乡人民写一首歌的想法,把劳动时的欢乐场面融入到民歌里把它展现出来,算是献给家乡人民的一份礼物和抒发对父母及亲朋好友的一种思念。
说干就干,金鼓先生顺手从笔筒里拿出了铅笔和从抽屉里拿出了一张信纸,刷刷刷地写了起来。
歌词的主题自然是围绕“太阳”展开,第一句歌词“太阳出来喜洋洋”是最先出现在脑海里的七个字,一是为了表达那天因明媚的太阳出现,长期压抑的心情得到了释放,二是为了表达梁平人在明媚的太阳下辛勤耕作的劳动场面。
就是这么简简单单的理由,这7个字“太阳出来喜洋洋”就成了该歌曲的头一句。之后的歌词主要是凭自己对小时候在梁平老家看到乡亲们整天忙忙碌碌干农活的印象编写而成。
中心思想是表达重庆梁平人那种憨厚、朴实、勤劳的精神风貌和渴望丰收的心情。
为了烘托出这种喜悦的心情,金鼓还有意将大量表达热闹的衬词“啰儿”“郎郎扯”” 匡扯”等掺入到每小段歌词的末尾,用来模拟锣鼓等打击乐器发出的声音,演绎时可以更好的营造欢乐的气氛。
歌词大致花了一个多小时就基本完成了。将“太阳出来喜洋洋”定为歌名主要是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1)朗朗爽口,充满喜庆,没有局限性;
(2)词句通俗,容易记,便于传唱;
(3)词韵搭配恰当,叫起来响亮。但是在编曲方面就没有那么轻松了,动了不少脑筋和时间。
起初打算就以小时候在梁平老家常听人哼唱的民间小调作为该歌的曲调,但套用了好几首民间小调,都达不到金鼓先生期待的那种音乐效果,问题主要出在这些民间曲调:第一不够大气,无章无规,断断续续,不能形成完整的旋律链;第二有的地方表现方式比较低俗,不登大雅之堂。
最后经金鼓先生再三考虑,决定放弃原先直接套用的想法,对民间小调进行重新改编,在保留民间小调固有的韵味外,不断加入自己想要的民歌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