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张支书,你很漂亮!”
光明网评论员:“94年的?看着像49年的。”近日,宁夏固原市彭阳县29岁的大学生村支书张玮正在视频里讲述其基层奋斗的经历,一些网友却调侃她“长相显老”。对此,张玮真诚回应道:“每天在外干工作,显得沧桑了,不过外貌不影响我为村民服务的决心。欢迎你来杨坪村做客!”
张玮的回应很大度,很为她的个人形象加分。其实长相如何,对一个村干部来说、或者对任何一个不依赖于外貌的职业来说,都没有那么重要。但是,这丝毫没有影响人们“以貌取人”,外在形态如何总能引发讨论甚至变为新闻热点,成为人们判断乃至误解的起点。
比如前两天某地公示一位提拔的00后女性干部,其姣好的面容却遭遇了不少网民的恶意,当时也有不少媒体发声批驳这种现象。也不只是女性,男性也会遇到这种问题,比如2018年一位80后干部因为满头白色,甚至被质疑简历造假,后来证明这也是子虚乌有的事。
这些和颜值有关的新闻都发生于干部事项里——这本是和外貌云云最遥远的领域了。但人们的思维惯性是如此强大,哪怕在公示的照片里,都能用这种“家长里短”的口吻品头论足一番。
这种思维很原始,成语里就有以貌取人、面由心生、一表人才这样的表述,可见它的历史悠久。这种习惯很强大,人们无法摆脱它,它穿越了时代也跨越了领域,几乎在社会的任何角落,都统摄着人们的思考模式。
也不如说,人们其实也没必要摆脱这种思维模式。一个人的外在观感,终究会被当作内心状态和生活境遇的投射,它像一种DNA,成了一种无法抹去的标识。就像是古代科举的士子选拔中,有“身言书判”四个标准,而“身”居然排在了第一位。这种古老而强大的思维惯性,或许终究有它“合理”的一面。
如果认可这个逻辑,如今社会上的很多讨论也都可以重估。比如近些年兴起的一个词语——颜值焦虑,似乎很多人都因为外在形象不佳而苦恼;高考完的学生们,在大学入学前纷纷选择美容整形;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开始尝试了美妆。
在这些问题上,也总有媒体呼吁人们不必对外貌过于在意,要注重心灵,不要被颜值焦虑所宰制。但是,在这些层出不穷的社会话题面前,这种呼吁却显得很贫弱——基层干部甚至都会因为皮肤黑而上热搜,那么又该如何告诉社会公众,你可以不必关心自己的长相?
与其这样纠结,倒不如大大方方承认,人就是一种“视觉动物”,对外貌的重视无可避免也是理所当然的,人都应当去追求一种自洽的外表,一种体面的状态,实现外在和气质的合轨。所谓自洽的外表,倒并不意味着必须要精致,而是可以大大方方地承认自己有审美要求,按照自己的意愿管理自己的仪容。
其实承认“以貌取人”,这不仅是原始,也是一种现代,这是人重新发现自己,肯定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人们不必对颜值焦虑、颜值崇拜过于敏感,这并没有什么奇怪,相反这才是一种正常:一个人希望以体面的方式生活,这不是对自己应有的期许吗?
(转载请注明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上一篇】“假靳东”“爱情”故事并不好笑,公共讨论不应失焦
来源: 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