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田错暗示什么,花田错到底是什么错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5-12 06:58:24

二、从《红楼梦》对传统文学批判性继承看其后续剧情发展

(一)推测红楼梦八十回后剧情,不能忽略当时的文化背景

红楼梦第一回,就通过石头对空空道人说的一番话对各种传统文学一顿猛批,如批判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批判风月笔墨“淫秽污臭,屠毒笔墨,坏人子弟”,批判佳人才子之书“千部共出一套……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等。是想透露什么信息呢?石头说这些话时,说那些书跟自己的书左一句不可比,右一句不可比。实际上是想告诉人们,自己的书跟那些旧书一直在对比着写,特别是针对佳人才子类书,自己的书在处理类似情节与细节时,文笔与表现方法都要比那些旧书合理高明得多。

晚明小说的大环境,写实之风走火入魔陷入淫滥,反向激起了才子佳人小说对“佳话”式浪漫传奇爱情的抒写。许多腻于晚明情欲写实小说的人们,对于这样一种清新的爱情故事自然产生好感,故而这派小说得以迅速流行。

才子佳人小说在清初顺治康熙年间非常盛行,内容通常是“男女以诗为媒介,由爱才而产生了思慕与追求,私订终身结良缘,中经豪门权贵为恶构隙而离散多经波折终因男中三元而团圆。”从题材上说,是写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其情节构成,大多是郊游偶遇,题诗传情,梅香撮合,私订终身。其结局或因命运乖违,或因小人拨弄,或出政事牵连,于是佳人逼嫁,才子遭难,但虽经波折,却坚贞如一。后来或由于才子金榜题名,或由于圣君贤吏主持正义,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

才子佳人小说从单篇作品看大多成就不高,作为一个文学流派,从总体上来说,是联结《金瓶梅》与《红楼梦》之间的链环。这类小说与《金瓶梅》的风格迥异,但它却是脱胎于《金瓶梅》,沿着《金瓶梅》开辟的创作道路发展的,它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假托往事,针对现实,反映人情世态,强调女子的才能,女性形象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小说歌颂女子的才能,作品的女主人公都是美貌而多才。

曹雪芹虽然批评了才子佳人小说,创作上也确实是与之大不一样,由编织才子佳人超俗的婚姻理想,转向直写上层社会年轻贵族人生婚恋之不幸,艺术造诣更是才子佳人小说不能比拟的,但是,《红楼梦》中对女子情有独钟的文化内蕴,显示出的心灵结合的爱情观,大观园中试诗才、联吟唱和的情节,也还是发脉于才子佳人小说。

推测红楼梦八十回后剧情,一定不要忽略当时的文化背景。红楼梦一直看不起当时的风月与佳人才子类小说,则它自己奉献出来的这部书都会超越以往的任何风月佳人才子类书,从内容到细节上,一定有十分鲜明的对比的地方。

以《红楼梦》很喜欢引用的《西厢记》来说:

1.贾雨村和姣杏。关键词:一见钟情——高中状元——成婚。可是曹雪芹把故事合理化了:第一,大家闺秀不可能随便见到家中的男子宾客,所以女主角改成丫鬟更加合理;第二,一见钟情的几率太低了,所以一厢情愿更加合理。

2.晴雯传情。关键词:红娘帮助传情。红娘这种角色作为小姐或者公子的贴身丫鬟居然主动成为公子小姐做出伤风败俗行为的帮凶,这也是不合理的,所以改为晴雯完全领会不出个中之情。

再比如,清代才子佳人小说《花田错》的剧情:佳人与才子擦肩而过,佳人遗帕,公子还帕,两人一见钟情,公子上门提亲,两人成亲。对应林小红和贾芸遗帕还帕传情,关键词:意外交换定情信物,一见钟情,共偕连理。更改的不合理处:大家闺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可能见到男宾,就算意外遗失个人物品,才子也不可能还得了。所以两位平民之间发生这种故事更加合情合理。

《红楼梦》里反对传统风月才子佳人小说里不切实际的理想浪漫化情节,书里俯拾皆是,则书里的情情爱爱走的必然与那种庸俗套路有很大不同,主要是在剧情的合理性可能性上会有很大提升。这种写作的方式与方法,也会贯穿整部红楼梦的始终,在后四十回的文风里得以继续体现。

如第二十八回,在“蒋玉菡情赠茜香罗”一回中,写冯紫英在家宴请宝玉、薛蟠、蒋玉菡,席间找来锦香院的妓女云儿作陪,饮酒唱曲。很多红学家认为这个云儿便是影射的史湘云的现实中的真实身份,就是一位像云儿一样的青楼女子。人们见到史湘云的太虚幻境曲子里有讲与男女性爱有关的“巫山云雨”这样暧昧的典故,更是断定小说中史湘云的结局,她后来会去做妓女。

其实这种观点错的太远了,因为小说文本里有太多线索,暗示小说中的史湘云将过上奢华的宫廷生活,成为一个老男人的玩物。

关于史湘云的命运,仔细分析史湘云的酒令,花签,判词唱曲,发现里面反复引用了太上皇以及先王的典故,可能预示史湘云的命运与太上皇脱不了干系。如史湘云的酒令里连续用了太上皇李隆基以及吴王夫差父亲阖闾的典故,史湘云的花签里用了杨贵妃“海棠春睡”的典故,史湘云判词曲子“云散高唐”之句,更用了楚之先王“巫山云雨”的典故。这些典故的信息量很大,似乎强烈暗示史湘云被太上皇临幸过。

所以小说里史湘云不是做了妓女,而应该是给太上皇做情妇,但明面上的身份是太上皇的义女,类似于我们现在江湖大佬们的干女儿。应该是因为史家获罪,为了拯救史家,经南安太妃的介绍,史湘云进宫做了宫女,服侍太上皇。太上皇赏识史湘云,认她做了义女。根据七十回史湘云放风筝是一个门扇大喜字带响鞭的风筝,预示史湘云将被皇家隆重赐婚,嫁给冒充成甄宝玉的贾宝玉。

那么史湘云是怎么获得皇家赏识的呢?这个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史湘云以太上皇义女的身份风光嫁人,她原来也是牺牲了色相换来的。

传统才子佳人小说讲美女落难,通常会遇到一个义薄云天的干爹,他会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地帮助美女寻回意中人迎来大团圆结局。主角光环下,美女总能遇到干爹天上掉馅饼无缘无故对她好。《红楼梦》里这史湘云也遇到干爹了,就是太上皇。但是这个太上皇对史湘云好,却不是无缘无故的,史湘云蒙皇家赐婚风光出嫁,其实也是付出了某种难以言说的代价的。仔细读红楼梦,你会发现整部《红楼梦》通篇都是以这种方式对传统才子佳人小说作出了讽刺与批判。

(二)《红楼梦》与《平山冷燕》,从细节雷同到内容相仿

《红楼梦》开篇第一回,作者自云:“今风尘碌碌,一事无成,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细考较去,觉其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实愧则有馀,悔又无益之大无可如何之日也!”。而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平山冷燕》《好逑传》《再生缘》中都有描写女子比男人优秀的剧情,如《平山冷燕》中两位女主角山黛和冷绛雪的才华胜过男人。男主角燕白颔曾感叹地说:“天地既以山川秀气尽付美人,却又生我辈男子何用?”这与红楼梦热情推崇女子的灵秀、智慧与才能颇为相似。

关于《平山冷燕》这部小说,仔细读读这部书,你会发现它从人物的设定,剧情的进展到细节的描写,都与《红楼梦》有很多雷同的地方。

如《平山冷燕》的两位女主角山黛与冷绛雪,是两位亲如姐妹无话不谈的闺蜜,她们二人曾乔装成侍女,分别考较对方意中人的才华。二女可对应《红楼梦》里的林黛玉与薛宝钗,她们不仅名字相似,才华也压过宝玉。山黛的名字中隐含林黛玉的黛字与薛宝钗山中高士的山字,冷绛雪的名字中隐含薛宝钗的雪字、冷香丸的冷字以及林黛玉绛株仙草的绛字。《红楼梦》作者这么安排人物的名字,还让钗黛共用一首判词,分明就是想告诉世人,《红楼梦》故事里的林黛玉与薛宝钗,其实就是脱胎于《平山冷燕》里的山黛与冷绛雪,但《红楼梦》中林黛玉与薛宝钗的关系更复杂,他们不仅是闺蜜,而且还有竞争关系,甚至是情敌。

《平山冷燕》里男主角燕白颔偶入皇家庄园,远远见到山黛,惊为天人,于是心下想道:“天下怎有这样标致女子?我燕白颔空长了二十岁,实未曾见。”这个描写与凤姐第一次见林黛玉时说的话十分雷同:“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但是大家族小姐的美貌,正巧被某个命中注定的才子见到的可能性不大,而被自家亲戚凤姐认真打量之后说出来,显然更加合理。

《平山冷燕》里描写男二号平如衡第一次见冷绛雪:“那女子已被众人催逼上船,登时开去。平如衡立在河口,就如石人一般。……及要转身,争奈四肢俱瘫软,半步也移不动。”这与《红楼梦》里薛蟠第一次见林黛玉颇为相似:“……忽一眼瞥见了林黛玉风流婉转,已酥倒在那里”。二者写男子见到美人后“瘫软”“酥倒”,都是颇为类似的传神之笔。但是,大家族小姐与命中注定的某个男子偶遇发生一见钟情的可能性其实是不大的,反倒是薛蟠这样有点亲戚关系的呆子更有机会单方面一眼窥见美女的绝世芳容。

《红楼梦》的作者无疑是非常熟悉《平山冷燕》的,既然在细节上对它做了大量的模仿,则《红楼梦》的创作,在内容与写作上对这部小说会有很大程度的借鉴,红楼梦向来瞧不起才子佳人小说不切实际过于理想化的套路,则这种借鉴不仅非简单模仿,甚至主要是批判的态度,但不是绝对的否定,而是赋予其重获新生的涅槃与升华。

所以红楼梦写大观园美女的婚姻,必然在合理性与可信度以及立意上碾压《平山冷燕》。《平山冷燕》里燕白颔迷路了误入皇家庄园巧遇山黛一见钟情,在闵子祠留诗抒发仰慕之情,山黛见了居然也留诗回应。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红楼梦》里写大观园起诗社,贾宝玉被李纨罚去栊翠庵妙玉的住处采摘红梅,贾宝采摘完后给妙玉留诗一首《访妙玉乞红梅》打动妙玉,妙玉因此喜欢上贾宝玉。这样的情节,其合理性与可信度是应该高于《平山冷燕》里山黛与燕白颔相遇留诗生情桥段的。

《平山冷燕》第二十回,山黛被皇帝赐婚,但她不知道对象就是自己心仪的那位没有留下真实姓名的才子,心里闷闷不乐。直到进了洞房,二人才发现,对方就是之前曾经惊鸿一瞥的意中人,更有彼此在闵子祠墙壁上题诗唱和的诗句相印证。于是燕白颔哈哈大笑道:“这段姻缘虽蒙圣恩赐配,……然以今日而论,实系天缘也。”

这种进了洞房才发现婚姻对象就是意中人的喜剧桥段,《红楼梦》似乎是看不起的,所以设置蒋玉菡与花袭人洞房花烛夜明了他们是因宝玉交换了二人的汗巾而成就姻缘这样的情节表示嘲弄。关键是,山黛知道结婚对象未必是自己的爱人而不作抗争,人物形象没有鲜明个性。《红楼梦》剧情则可能有林黛玉拒婚北静王,宁死不屈,历经曲折拒婚失败,最后却爱上北静王。贾宝玉满心以为娶得意中人,抱得美人归,结果洞房花烛夜却发现新娘不是自己的心上人。这样的情节在合理性与艺术性上就与《平山冷燕》不可同日而语了。

《红楼梦》里描写大观园的景物,为什么要写出皇家园林的气势来?很大可能就是想跟才子佳人小说《平山冷燕》进行攀比,《平山冷燕》里,两位女主角山黛与冷绛雪因为皇帝的赏识,被挽留居住在一座皇家庄园里。则《红楼梦》里部分才女的命运,日后很可能也会与皇家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平山冷燕》通过书生宋信之口,道出皇帝十分欣赏山黛,用的是“宠爱”这样的字眼:“这山小姐乃当朝山显仁相公之女,名唤山黛,如今想也有十四五岁了……。生得娇倩如花,轻盈似燕,且不必论,只说他做的诗,不独时人中少有,真足令汉唐减色,所以当今天子十分宠爱。”

皇帝“宠爱”山黛到什么程度呢?《平山冷燕》第十三回,山黛的父亲山显仁因遭朝中大臣嫉妒排挤,要求辞官归故里,皇帝为了留住他的女儿山黛,于是让山显仁父女住进了一个景色优美的皇家庄园,而且给她无数机会通过各种途径与慕名前来的才子吟诗传情。皇帝日理万机,居然费尽心思给予物质场地便利供美女与青年才子暧昧来往,甘心为人作嫁而无任何企图,这不可能。

红楼梦中将有更合理的情节:史湘云与贾探春得到皇帝的赏识与宠爱,给予优裕的物质供养,皇家是要利用她们进行政治联姻的。而且,如果山黛真是美貌倾城的才女,皇帝对他如此用心,苦苦留她,既无政治动机,也无可疑居心,就太不合理,小说里大肆渲染的山黛之美也没有说服力。《红楼梦》当有相似的桥段,但会更改其中不合理的地方:皇帝将绝色美女林黛玉羁留皇家别院,其实是想对其图谋不轨。

红楼梦里还讲尤氏姐妹居住在宁国府,受到优待。但外边的人不会认为这是她们的什么殊遇,而会质疑她们的清白。同样的道理,《平山冷燕》里,皇帝因为爱才,将才貌双全的山黛与冷绛雪两位美女安置在皇家别院里长期居住,又毫无政治企图,世间的才子们知道了都满是艳羡仰慕,没有丝毫的怀疑。这也不合理。

《红楼梦》与《平山冷燕》还有一大共同点,就是对女子灵秀、智慧与才华都有很大程度的推崇。《平山冷燕》里体现女子才能,小说女主角冷绛雪,面对高高在上的宰相山显仁时,曾有一场精彩的辩论,这场辩论直接奠定了这位被宰相府强买为侍妾的美女来到相府后的待遇与地位。那份犀利的辩才,《红楼梦》岂不设置剧情跟它攀比甚至压它一筹?

则红楼梦里的重要女主角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三人,谁会上演一场不输冷绛雪对山显仁那一场的精彩辩论呢?联系到之前贾府众人的评价,凤姐与黛玉被归类为嘴会说的,王夫人与薛宝钗则被认为是嘴不那么会说的,则这场辩论很可能会发生在林黛玉身上。可以推演这样的剧情:面对皇帝的固执,林黛玉机变雄谈力挽狂澜,帮助元贵妃洗清冤屈,为贾府争得复兴时机。

(三)《红楼梦》对更多传统文学在细节与内容上的借鉴

前文讨论过,红楼梦对《好逑传》与《花田错》都是有借鉴的。根据《红楼梦》但凡对某种文学作品有借鉴,剧情中将会出现与其雷同类似元素的规律,推测《红楼梦》后来的剧情,可能也会出现跟《好逑传》与《花田错》里面一些相似的元素:

首先《好逑传》里面有抢亲桥段,而且是抢的朝廷前侍郎水居一之女水冰心。这《好逑传》里,水冰心是千金小姐,平时深居简出,她不可能有机会见到宰相过学士的儿子过其祖的,但最后她是怎么被过其祖看上的呢?以至于要用许多极端的手段甚至不惜抢亲也要逼迫水冰心嫁给他?原来是水冰心的的叔叔水运为了讨好权贵,设计让过其祖去他家隔着窗户偷偷相看过水冰心。

有线索显示,《红楼梦》里,林黛玉也有可能如《好逑传》中的水冰心小姐一样,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一个男二号偷偷相看过。第七十回:偏生近日王子腾之女许与保宁侯之子为妻,择于五月初十日过门,凤姐儿又忙着张罗,常三五日不在家。这日,王子腾的夫人又来接凤姐儿,一并请众甥男甥女闲乐一日。贾母和王夫人命宝玉、探春、林黛玉、宝钗四人同凤姐去。众人不敢违拗,只得回房去,另妆饰了起来。五人作辞,去了一日,掌灯方回。

这一段是说,宝玉、探春、林黛玉、宝钗四人随同凤姐去参加了王子腾女儿的婚礼。而且,去了整整一天。王子腾跟林黛玉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他女儿的婚礼,至少让黛玉去参加是毫无道理的,但是让林黛玉去参加王子腾女儿的婚礼,其实是贾母与王夫人同时命令的。

仔细看这段文字,这里宝玉、探春、林黛玉、宝钗、凤姐等人的名字,只有林黛玉的名字是带姓的。书里为什么要将林黛玉一个人的名字突显得与其他人不同呢,似乎强烈暗示这次活动是针对林黛玉的。很可能正是这次在王子腾女儿的婚礼上,林黛玉应该是被人偷相了。

那么红楼梦里会不会出现抢亲的情节呢?似乎也会有。明清小说戏曲里经常出现抢亲的情节,最典型的是《花田错》这部剧,里面的抢亲段子反复出现,热闹而喜感,其他的名篇里抢亲情节不胜枚举,甚至连《西厢记》《好逑传》里也有抢亲的重头戏。中国文学里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抢亲的内容?似乎说明抢亲行为就是当时的社会常态。

中国是礼仪之邦,不是蛮族,但抢亲行为却为何能频繁发生,与当时的婚姻制度和社会现实有关。正是因为有丰富的现实支撑,所以文学作品里才会大量出现这种情节。

例如一个女孩的婚姻,当家长意见不统一时,父亲因贪图钱财将女儿许配了哪一家,但女孩与母亲不愿意,母族有势力的就会有长辈站出来反对,将女孩扣住不让嫁,甚至可以迫使男方退婚。但男方如果也有势力,他们可能会纠集一群壮汉直接抢人了,这种情况抢亲的不犯法。

如果女孩本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孤女,有时在女孩婚姻上,舅家与叔伯家意见不一致,例如舅舅家已经收养父母双亡的女孩,一般也能做主将女孩嫁人,但是当舅家收了聘礼或得到其他好处将女孩许嫁了,而叔伯家什么好处也没有捞到,他们就会想办法破坏这个婚事,甚至再将女孩许配别家,然后送了聘礼的男家双方都不肯退婚,那就只好抢。这种情况,谁抢到了女孩都不犯法。

所以林黛玉这种情况,如果与北静王已经有婚约,所有三媒六聘求婚订婚程序都已经走完,只是最后因黛玉拒婚贾母妥协而导致婚礼半途而废。以后的时间,就算北静王不知会贾府直接将人抢走,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更可能的情况是,贾府为逼林黛玉嫁北静王,安排宝玉娶宝钗,林黛玉病倒。北静王会密切关注贾府事态发展,他本来是因为倾慕林黛玉才求娶她的,初心也不是为了逼死她。贾府被抄家大观园被戒严,在这种情况下,他在征得贾政的同意将林黛玉接走,是合理的。

明清之际才子佳人小说盛行,这类书题材上写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男女主角的命运遭遇各种波折,后来才子金榜题名,有了身份地位,寻回爱侣,最后终于“有情人终成眷属”,才子与佳人获得幸福的大团圆结局。红楼梦借鉴了大量才子佳人小说中的元素,所以也会有体现金榜题名的才子的情爱故事。

例如《红楼梦》在开篇就写了贾雨村一段婚恋。贾雨村是进士出身,这种人物一向是才子佳人小说的宠儿,红楼梦第一回就介绍了贾雨村的出场,而且他的活动贯穿小说的始终,因此贾雨村很可能是红楼梦里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在八十回后将有重头戏。

但红楼梦会批判性演绎才子佳人小说惯有的那些脱离实际情节。贾雨村金榜题名走上官场之日,便是他的糟糠之妻油尽灯枯之时。年少时跟随他吃尽苦头的妻子,没有因为他的官运亨通而苦尽甘来走向幸福团圆,而是迎来了被丈夫新欢的取而代之。随着贾雨村的官越做越大,他的感情生活不再满足于一个乡绅家的小小丫头娇杏,而是会开始觊觎出身大家闺秀才貌双全的艳丽美人薛宝钗。

除了贾雨村,有很多线索显示贾宝玉的婚恋也走了才子佳人小说里金榜题名的路子。《红楼梦》第四十三回,凤姐生日,贾府全家热闹聚会,贾宝玉却跑出城到水月庵去偷祭一位神秘女子,回来后对大家撒谎说:“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日没了,给他道恼去。他哭的那样,不好撇下就回来,所以多等了一会子。”

可是偏偏这时候,是众人在看戏,这时戏上演的戏目是《荆钗记》,大家正看到《男祭》这一出上,黛玉便和宝钗说了一段很有意思的话:“这王十朋也不通的很,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这就跟林黛玉扯上了关系,这边看的戏和那边做的事如出一辙,这是典型的旁证,通融,借机,暗示,伏线之法。似乎暗示这部剧的相关情节会影射小说后来剧情发展,宝黛恋将出现与《荆钗记》相似的文学元素。

《荆钗记》剧情,书生王十朋幼年丧父,家道清贫,与母亲相依为命。贡元钱流行见王聪明好学,为人正派,便将自己与前妻所生的女儿玉莲许配给王十朋。试期来临,王十朋便告别母亲与妻子,上京应试,得中状元,授江西饶州佥判。丞相万俟见十朋才貌双全,欲招他为婿。十朋不从。万俟恼羞成怒,将十朋改调广东潮阳任佥判。十朋离京赴任前托承局带回一封家书。不料信被随十朋至京的孙汝权骗走,加以篡改,诈称十朋已入赘相府,让玉莲另嫁他人。孙汝权回到温州后,即找玉莲继母,逼玉莲嫁给汝权。玉莲誓死不从,投江殉节。幸被新任福建巡抚钱载和救起,收为义女。而十朋在赴任前接取母亲与妻子来京城,听说玉莲投江而亡,十分悲恸。五年后,王十朋调任吉安太守,而钱载和也升任两广巡抚,赴任途中路过吉安府,王十朋前去码头拜谒。当钱载和知道了王十朋就是玉莲的丈夫后,就在船上设宴,使十朋与玉莲得以团圆。

无独有偶,元妃省亲时,曾由龄官带出一部与《荆钗记》十分雷同的戏《钗钏记》,第二十回:刚演完了,一太监执一金盘糕点之类,来问:“谁是龄官?”贾蔷便知是赐龄官之物,喜的忙接了,命龄官叩头。太监又道:“贵妃有谕,说‘龄官极好,再作出戏,不拘那两出就是了’。”贾蔷忙答应了,因命龄官作《游园》、《惊梦》二出。龄官自为此二出原非本角之戏,执意不作,定要作《相约》《相骂》二出。

《相约》《相骂》乃是清初才子佳人戏曲《钗钏记》里的两出。在这段话后面,戚序本有夹批曰:“《钗钏记》中,总隐后文不尽风月等文”。

再看《钗钏记》内容:书生皇甫吟与富家女史碧桃先前有婚约。皇甫吟家道中落,史家便有悔婚之意,欲将女儿改嫁枢密使魏国相。碧桃不愿毁弃婚约,便命丫环云香约皇甫吟于八月十五夜前来史家花园,以便赠金,用作聘礼。皇甫吟有一好友,名叫韩时忠,听得皇甫吟讲史家悔婚、碧桃相约之事,顿起歹念,在八月十五冒名前去赴约,骗得金钗、金钏、银两等。史碧桃久等不见皇甫吟前来迎娶,又遣云香前去皇甫家,与皇甫吟母亲发生争执,大吵一场。史碧桃听到云香回报,感到希望破灭,便题诗于白汗衫,投江自尽。幸得御史张所救起,收为义女。皇甫吟后上京应试,进士及第。皇甫吟去李若水府上叩谢师恩,恰巧御使张所也来拜访。张所为试探皇甫吟态度,劝他再娶。皇甫吟矢志决不再娶。张所设计将皇甫吟得史直所赠钗钏带回家,让义女辨认。碧桃认出这钗钏正是家中旧物。张所乃将皇甫吟的情况告诉碧桃。于是两人终于成亲。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贾蔷呈上戏目,元妃所选的四出戏旁边的脂批是:“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原文如下: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牡丹亭》故事梗概:女主人公杜丽娘长得天生丽质而又多情善感。一日,杜丽娘到后花园踏春归来,困乏后倒头睡在了床上。梦见一书生拿着柳枝来请她作诗,接着又将她抱至牡丹亭成就了云雨之欢。待她醒来后寻梦到牡丹亭,却未见那书生,渐渐地思恋成病,最后药石不治竟然死去了。其父将女儿葬在后花园梅树下,并修成“梅花庵观”一座,嘱一老道姑看守。而杜丽娘死后,游魂来到地府,判官问明她至死情由,查明婚姻簿上,有她和新科状元柳梦梅结亲之事,便准许放她回返人间。此时书生柳梦梅赴京应试,途中感风寒住进梅花庵中,与杜丽娘的游魂相遇,二人恩爱缠绵。此事为老道姑察觉,柳梦梅与她秘议请人掘了杜丽娘坟墓,杜丽娘得以重生,俩人随即做成夫妻,一起来到京都,柳梦梅参加了进士考试,得中状元。皇帝于是下旨让这父女夫妻都相认,并着归第成亲。

红楼梦里在影射林黛玉命运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荆钗记》、《钗钏记》、《牡丹亭》这三部剧,这三部剧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女主角死而复生了,男主角都金榜题名中状元了。但也有区别,前两部里男女主角因小人插足,家长逼婚,女主角宁死不从投水自尽,却幸运获救,得贵人相助,才子金榜题名最终迎来大团圆结局。后一部女主角因情而死,但后来被爱人的真情感动又活过来了,最后与考中状元的的梦中情人终成眷属。

据此推测红楼梦剧情发展,贾宝玉的婚恋都会发生与以上剧中的情节类似的元素,例如男女主角相爱,出现第三者,宁死不从,贵人相助,才子金榜题名,寻回爱侣等。但是会批判性演绎才子佳人小说惯有的脱离实际情节。如:第三者未必是小人,贵人的相助未必会那么巧合,也不会无缘无故,最后的结局男主角金榜题名也不一定与爱人终成眷属,而是劳燕分飞阴阳两隔。

在清代,与《红楼梦》同时代还出现了一部杰出的弹词《再生缘》,世间公论其有极高的文学价值,与当时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并称南缘北梦。《再生缘》里有这样的故事情节:皇帝看上女扮男装官至宰相的才女孟丽君,欲纳为西宫,孟丽君进行了抗争,最后在皇太后的支持下,挫败了皇帝的企图,与未婚夫东平王皇甫少华终成眷属。关键词:皇帝欲横刀夺爱,美女抗争,太后主持正义,有情人成婚。仔细分析《再生缘》,情节不合理的地方太多,首先一个女扮男装的年轻女子官至宰相太儿戏;其次孟丽君与皇甫少华从未见过面,他们的恋情没有说服力,孟丽君为此拒绝皇帝不可信;最后,皇帝看上的女人,皇甫少华还胆敢娶回家,这是不可能的。

红楼梦应有类似桥段,但是会批判性演绎其中脱离实际情节,更改其中不合理的地方:第一,林黛玉嫁北静王后,可能以亲王命妇的身份,经常协助皇帝或者太后主持一些礼仪性质的庆典,这可以是对比孟丽君官至宰相的另类得到皇家重用与赏识。历史上这样的先例是有的,如唐朝上官婉儿,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封为“内舍人”,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其次,林黛玉嫁北静王后可能感情尚好,因此她拒绝皇帝的追求是可信的。最后,皇帝看上了林黛玉,幽禁她欲纳为西宫,在史湘云的帮助下,林黛玉得到太上皇夫妇主持公正,成功摆脱皇帝纠缠,但是北静王却因为受到皇帝威胁,很可能没有勇气再接受林黛玉,才最后导致悲剧。

(四)脂批提示,《一捧雪》故事隐藏的红楼梦后续剧情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元妃所选的四出戏(昆曲)旁边的脂批是:“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原文如下:

那时贾蔷带领十二个女戏,在楼下正等的不耐烦,只见一太监飞来说:‘作完了诗,快拿戏目来!’贾蔷急将锦册呈上,并十二个花名单子。少时,太监出来,只点了四出戏:

第一出《豪宴》;【庚辰双行夹批:《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

第一出《乞巧》;【庚辰双行夹批:《长生殿》中伏元妃之死。】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

第四出《离魂》。【庚辰双行夹批:《牡丹亭》中伏黛玉死。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贾元春省亲点了四处戏,每出戏各有暗示,其中第一出《豪宴》,为明代名剧《一捧雪》的一出。这里脂砚斋有批语:《一捧雪》中伏贾家之败。那么,《一捧雪》和贾家之败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看看一捧雪讲了什么。

《一捧雪》剧情:莫怀古有一祖传玉杯,乃稀世珍宝,名叫“一捧雪”。此事被京城严世蕃得知,为了夺取这一珍宝,就荐莫怀古进京做官,之后向莫家索取"一捧雪"。莫怀古以赝品献给严世蕃,严世蕃不知是假,升莫怀古为太常。莫怀古将风尘中相识认可的裱褙人汤勤推荐给严世藩,不想忘恩负义的汤勤为了谋夺莫怀古的爱妾雪艳,将莫怀古所献玉杯为假的真相告之严世蕃。严世蕃听了非常愤怒,命人到莫府搜取真杯。莫怀古害怕,于是弃官逃走。严世蕃于是在朝上上本弹劾莫怀古有罪并派人追拿他,官兵在蓟州将莫怀古拿获,严世藩命蓟州总镇戚继光就地将莫斩首。戚继光欲救莫怀古但无计,莫府仆人莫成愿舍身救主。戚继光于是将莫成斩首后将人头送到京城,但又被汤勤识破。锦衣卫陆炳奉旨调查。严世蕃令汤勤会审,陆炳欲断为真,汤勤坚持为假。陆炳由莫怀古侍妾雪艳暗示,看破汤意在得雪艳,陆炳为开脱戚继光,将雪艳断与汤勤为妾。洞房中雪艳刺死汤勤,报仇后自刎。为保住祖传玉杯"一捧雪",莫怀古不惜丢官弃家舍妾,最后正义战胜邪恶,可莫家也家破人亡。

如果《一捧雪》剧情伏贾家之败,那么说明《红楼梦》在贾家覆灭这个情节处理上借鉴了《一捧雪》。莫怀古有一捧雪玉杯而怀璧其罪,被人觊觎。那贾家的一捧雪是什么呢?有可能的是两个。一个是贾宝玉的通灵宝玉,另一个是林黛玉。莫怀古为了一个玉杯而家破人亡。红楼梦里很可能是因为有人觊觎贾宝玉的通灵宝玉,或者觊觎林黛玉与薛宝钗这两位美女,这两个“一捧雪”都可能为贾家遗祸。这样《一捧雪》的故事应该就是贾家覆灭的翻版!

当然,我并不是说红楼梦会完全照搬《一捧雪》剧情,只是想说明《红楼梦》在演绎贾家之败这个过程中会跟《一捧雪》剧情有很多相似的文学元素。如怀璧其罪,奸诈小人忘恩负义,美女遭恶人觊觎,男主角被陷害,但有人替死,以假混真的真假“一捧雪”,等等。通灵宝玉作为贾宝玉生下含在口中之物,本就是个稀罕物,如果有一个势力比方忠顺亲王,甚至皇帝以此为借口向贾家索要通灵宝玉,贾宝玉似乎会献出一块假玉糊弄皇帝。另外,林黛玉或者薛宝钗若影射一捧雪,按照前文留下线索,从贾雨村吟咏的那句“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看,林黛玉可能会被贾府待价而沽,最后被出卖给了北静王。而薛宝钗则是引起了贾雨村的觊觎,从而为贾府招来灾祸。

贾雨村此人的人生经历十分符合《一捧雪》戏曲中的汤勤,之前他曾先后受甄士隐与林如海的大恩,却最终将他们的女儿推向深渊,可见忘恩负义是他本性。脂砚斋批语说《一捧雪》暗示贾家覆灭,主要线索最清楚的是汤勤可以对应贾雨村。所以《红楼梦》里贾家覆灭的关键人就是贾雨村毋庸置疑!贾家作为权力更迭之际腐朽的老牌势力,被取代才是必然的。但无论原因是什么,总要有个契机。贾雨村就是那个契机。

根据脂批里提示的《一捧雪》的剧情线索,可以判断贾宝玉后来会被人陷害,最后有人替他死。而这个替他死的人,只能是跟他长相完全一样的甄宝玉。那么谁会陷害贾宝玉呢?很可能是贾雨村。那么贾雨村陷害贾宝玉的动机是什么呢?很可能是为了薛宝钗。红楼梦第一回里贾雨村曾吟咏“钗于奁内待时飞”诗句,贾雨村字时飞,这句诗显然影射的是薛宝钗日后会与贾雨村有交集。红楼梦里,作者不是很喜欢薛宝钗这个人物,但是为何总是强调她的美貌动人有贤名。说明薛宝钗的在小说中的人设,最终会引起某个恶人的垂涎。

曹雪芹写《红楼梦》,惯用伏线千里之法,后四十回的结局,往往都已经在前八十回有所交待。我们仔细分析前文的伏线,就能大致推演出后面的结局。比如,第三十回有伏线表明,贾家的败落,其直接原因就是一场大火(祸),而且这场火灾恰恰与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有关。有位名叫风烛的网友曾就此做过相关探讨,这里简单归纳总结一下。[4]

第三十九回: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十分高兴,带着她逛大观园,还请她喝酒吃宴。席间,刘姥姥为讨贾母与众人高兴,给众人讲了这样一段故事。原文:(刘姥姥)因说道:“……就像旧年冬天,接连下了几天雪,地下压了三四尺深。我那日起的早,还没出屋门,只听外头柴草响,我想着必定有人偷柴草来了。我巴着窗户眼儿一瞧,不是我们村庄上的人……原来是一个十七八岁极标致的个小姑娘儿,梳着溜油儿光的头,穿着大红袄儿,白绫子裙儿。”

在红楼梦里,凡是提到雪的地方,多半与薛宝钗有关。比如宝钗的判词就是“金簪雪里埋”,雪与薛同音。而刘姥姥的故事里,说接连下了几天的雪,而且,有美女在雪地里抽柴火,柴与钗同音,所以这雪地抽柴的姑娘,必定是指薛宝钗无疑。

更巧的是,刘姥姥这雪地抽柴烤火的故事刚讲了一半,荣国府“南院马棚里就走了水”,即着了火。这世上怎会有这么巧的事?可见曹雪芹如此安排绝对是有用意的。而且,听到失火了,曹雪芹还特意交待一句:“贾母最胆小的”。这句话看似漫不经心,但绝对是曹雪芹特意写的。贾母作为贾府的老祖宗,一辈子什么阵仗没见过?整部红楼梦里,何曾有过“胆小”的时候?只有涉及到贾家命运的大事时,贾母才会胆小害怕。

雪对应薛,柴就是钗,刘姥姥刚讲到抽柴火的时候,贾府里就着火了,似乎暗示贾府后来的败亡一定也有薛宝钗的原因,很大可能就是她惹来的祸端。接下来,宝玉还追问刘姥姥,贾母赶忙制止,说:“都是才说抽柴草惹出火来,你还问呢。别说这个了,再说别的吧”。更是直接点明,使贾家败亡的大火(祸),就是薛宝钗惹出来的。

刘姥姥再一次提到火,是在第四十回金鸳鸯三宣牙牌令的时候。当时,贾府众人玩牙牌行酒令取乐,刘姥姥行的酒令中有这么一句话:大火烧了毛毛虫。这句话,不是俗语,不是典故,完全是曹雪芹编出来的新词儿。这里的毛毛虫,很可能就是指的荣国府。大火烧了毛毛虫,正是暗示荣国府发生了一场大火灾。为什么这么说呢?毛毛虫有什么特点呢?就是脚多,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指的就是毛毛虫一类的虫子。而《红楼梦》中,曾有两次用“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来形容贾家的败落。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时,曾说:“古人有云: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荣国府虽说不及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之家,到底气象不同……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第七十四回,抄检大观园时,三姑娘探春曾伤心地说道:“……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来,一时是*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说着,不觉流下泪来。

书中两次提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而且两次都是与贾家的败落相关,曹雪芹心思细密,恐怕不是无意写出来的吧。再联系刘姥姥“大火烧了毛毛虫”的趣语,还有雪地抽柴的故事。我们完全可以推测,后四十回,贾家的败落是源于一场大火(祸),而纵火人就是雪地抽柴的薛宝钗。

但是紧接着,小说又通过刘姥姥之口继续揭示出,这位雪地抽柴的红衣女子,也有林黛玉的影子。原文:一时散了,背地里宝玉到底拉了刘姥姥,细问那女孩儿是谁。刘姥姥只得编了告诉他道:“……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个像就成了精。”宝玉忙道:“不是成精,规矩这样人是虽死不死的。”刘姥姥道:“阿弥陀佛!原来如此。不是哥儿说,我们都当她成精。她时常变了人出来各村庄店道上闲逛。我才说这抽柴火的就是他了。”

刘姥姥讲的那个雪地抽柴的女子到底是谁呢?根据她这一段故事,这女子原是一位名叫茗玉的小姐,长到十七岁死了,后来化成了不死人,出没在村庄里,冬天的时候抽柴火来取暖。这位小姑娘的身世,父亲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也是只有林黛玉这一个女儿,林如海和贾敏对林黛玉爱如珍宝,自幼就教她读书识字。另外,林黛玉的穿着打扮,也往往是红、白两个颜色。第八回,林黛玉到梨香院去的时候,“外面罩着大红羽缎对襟褂子”;第四十九回,李纨请贾宝玉和林黛玉去稻香村商议作诗的时候,林黛玉“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氅”。

所以,从身世与穿着打扮上来看,这个茗玉更像是林黛玉。有一种观点,认为这个小姑娘其实是薛宝钗和林黛玉的合体。小说中林黛玉与薛宝钗共用一首判词,就十分诡异。而在脂砚斋的批注中,也曾经提到“钗黛合一”这个说法。那么,这个大雪天到刘姥姥家的院子中抽柴的小姑娘,究竟是薛宝钗还是林黛玉呢?亦或者是“钗黛合一”?

红楼梦两大主角林黛玉薛宝钗的结局,有“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两句判词供我们猜测,其他伏笔并不多。但刘姥姥这个故事,似乎把林黛玉和薛宝钗都写进去了。刘姥姥说大冬天,地上下了三四尺深的大雪,这个意境是不是和判词里的“金簪雪里埋”很相似?刘姥姥刚讲到抽柴火的时候,贾府里就着火了,贾母一句“都是才说抽柴草惹出火来”,更是明显暗示,这时候贾府里这场火不是凑巧发生的,应该就是因为茗玉(林黛玉)和柴(薛宝钗)惹出来的火(祸)。

如果脂砚斋的批注提到“钗黛合一”的观点是成立的,则小说中贾府后来的败亡一定也与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有关系。什么关系呢?联系到《一捧雪》的剧情,莫怀古因为怀璧其罪以及家有美妾遭人觊觎而被人陷害至家破人亡,推测红楼梦里贾府败亡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林黛玉与薛宝钗的美貌遭人觊觎而罹祸。因此可以大致推演剧情:贾宝玉心爱的姑娘被北静王抢走,后来娶了薛宝钗为妻,却对她十分冷落。贾雨村为了得到薛宝钗而陷害贾宝玉通匪,判他死刑,却错*了甄宝玉。薛宝钗以为宝玉已死,于是卷走宝玉家产改嫁贾雨村,贾宝玉侥幸不死,却已经无家可归,只好以甄宝玉的身份活着,为复仇发奋读书,参加科考,高中后展开疯狂复仇。

(五)脂批提示,《邯郸梦》故事预示的贾宝玉的命运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时,点了四出戏,脂批指出这四出戏每出各有暗示,其中  第三出《仙缘》;【庚辰双行夹批:《邯郸梦》中伏甄宝玉送玉。】,而且说这所点之戏剧伏四事,乃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

《红楼梦》里,甄宝玉明明是一个十分无关紧要的人物,前八十回里完全没有正面出场,怎么可能成为全书里面的大过节,大关键呢?我们先来看看《邯郸梦》里究竟说的是什么?

《邯郸梦》剧情:落魄才子卢生,醉心于功名富贵,时有不得志之慨。一日,与前来度他入仙的吕洞宾“巧遇”于邯郸县赵州桥西一小店。吕见他一心“待要一生得意”,逐赠其磁枕,度其入梦。梦中卢生,先是有个艳遇,娶得富家千金崔氏。崔氏又以重金助其贿试,使卢生夺得状元功名,除授翰林编修兼知制诰。但因此也得罪了权臣宇文融。宇侦得卢生任上谋私之破绽,捋卢生贬至陕州为知府,负责凿石开河。工程浩大,难度前所未有,谁知卢生竟能轻易化解,取得成功。皇上东巡亲见河道盛况,对卢生恩宠有加,宇文融又悔又妬。适逢吐蕃犯边,满朝文武,束手无策。宇文融趁机力荐卢生率兵靖边,欲置之于死地。卢生无奈挂印西征,用反间计轻取强敌,于天山勒石纪功,凯旋回朝。正当封妻荫子、春风得意之际,宇文融又罗织其“通敌”之罪,钦命立斩于云阳市。愁云惨雾,生死须臾之间,忽因崔氏死命鸣冤,权监通力说情,皇上恩赦,而免于一死,抛妻别子,远窜岭南鬼门关。不久,沉冤昭雪,卢生回朝,被尊为上相兼掌兵权,可谓位极人臣,恩宠无以复加。皇上为之建翠华楼,赐廿四女乐。暮年之卢生,沉溺于“采战”宴乐,身体严重透支,终至一病不起。大限到来,尚汲汲于身后国史之位置,子孙之封荫,叹一声“人生到此足矣”而溘然去逝……一场历经数十年的荣华梦醒来之时,店小二为他煮的黄梁饭尚未熟透。卢生大梦惊醒,又经吕洞宾点化,终于领悟了人生真谛,随仙翁到蓬莱山门顶替何仙姑扫落花去了。

如果《邯郸梦》里的甄宝玉送玉情节是红楼梦整部书的大过节,大关键,则说明《红楼梦》后续剧情发展将出现与《邯郸梦》里十分类似的故事。当然,我并不是说红楼梦会完全照搬《邯郸梦》剧情,只是想说明《红楼梦》后续剧情发展很可能会出现跟《邯郸梦》剧情有很多相似的文学元素。如男主角金榜题名,抱得美人归,建功立业,高官厚禄,黄粱一梦等等。

红楼梦里的人物,除了贾宝玉之外,还有另一个宝玉,就是甄宝玉。这个甄宝玉在八十回前从未直接出场,但是在程高续本里出场时,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满嘴仕途经济的上进青年。但是红楼梦小说一开始就交代,这个甄宝玉不喜读书,顽劣异常,贾雨村在做林黛玉的老师前,曾经应甄家的邀请,做过这个甄宝玉的老师。正是因为教不了这个顽童,贾雨村才不得已离开甄府,这样的顽童没理由无缘无故会自己转性。

所以,程高本里八十回后出场的这个甄宝玉,很可能不是甄宝玉本人,当时贾宝玉被人陷害,仇都尉错*甄宝玉,贾宝玉没有死,但是只能以甄宝玉的身份活着。必定是贾宝玉自己亲自经历被人陷害,侥幸不死痛定思痛之下,为蓄谋复仇,开始发奋图强,卯足了劲要想出人头地,所以才开始钻营上进,满嘴仕途经济认真读书。

接下来,贾宝玉可能会以甄宝玉的身份参加科举,考中状元,金榜题名后还做了大官。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在为好了歌做注的时候说过一句: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应该就是说的贾宝玉。八十回后,他曾经穿着破袄,贫穷如乞丐,后因为科举高中步入仕途,穿上长长的紫色蟒袍。

第十六回,在秦可卿葬礼上,贾宝玉路遇北静王: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贾政忙赔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赖蕃郡余祯,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水溶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贾政忙躬身答应。

请大家看这里北静王对贾宝玉的评价,不仅十分肯定了贾宝玉资质超群,甚至直接对贾政说了这么一句:“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这实际上就是一个预言,预示贾宝玉日后的功名作为,都会远超贾政,前途不可限量。

贾宝玉这人其实非常聪明,百个不及他一个。之前他读书不行,主要是因为他太懒,不喜读书,这是没有生存压力的纨绔子弟的通病。一旦他遭遇被人陷害的逆境,有了发奋读书的动力,肯用功读起书来,则未必会很差。如,贾宝玉平时跟姐妹们一起写的诗就不错,尤其是那首《访妙玉乞红梅》就是少见的佳作。后来写的《芙蓉女儿诔》这样的文章,其文采与气势更是可以比肩古今名家之名篇。最后贾宝玉写《林四娘》那首诗,由他口述,是他的老爸贾政亲自帮他笔录的,说明贾宝玉才思十分敏捷,能够出口成章,简直比当年的曹子建写《七步诗》还牛逼。

红楼梦里多次体现贾宝玉读书写作的天份极高,不是无缘无故的,就是预示贾宝玉日后会中状元。而且红楼梦文本里至少有四处内容,暗示贾宝玉日后会金榜题名以致中上状元。

第九回,贾宝玉因为在宁国府中结识了秦钟,最厌恶读书的贾宝玉,做出一个重大决定——我要去上学!然后,他辞了贾政又去辞贾母,“忽想起未辞黛玉,又忙至黛玉房中来作辞。彼时黛玉在窗下对镜理妆,听宝玉说上学去,因笑道:“好!这一去,可是要‘蟾宫折桂’了!我不能送你了。”林黛玉说出的这句“蟾宫折桂”,似乎预示宝玉日后可能会高中状元,只是当贾宝玉“蟾宫折桂”高中状元出人头地之日,林黛玉应该已经不在人世了,因此才有林黛玉这一句“我不能送你了”。

根据脂批的提示,我们知道《红楼梦》在影射宝黛命运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荆钗记》、《钗钏记》、《牡丹亭》、《邯郸梦》等戏曲的隐喻意义,这些戏曲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男主角最后都金榜题名甚至中上状元了,难道不是预示贾宝玉后来会中状元?

《红楼梦》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里,描写的两个作为引子的人物“甄士隐”与“贾雨村”,不仅仅是采用谐音方式向读者暗示和说明,该书所叙故事是“真事隐”、“假语存”,而且还以这两个人物的生平事迹,隐喻了主人公贾宝玉现实以及可能的人生。预示贾宝玉出家后,可能会如甄士隐般云游四海寻仙访道。假如贾宝玉按照其父亲的意愿步入仕途,他无疑又会是第二个贾雨村。

所以红楼梦设置贾雨村这个人物是对贾宝玉人生的有隐喻意义的。书中这样交代贾雨村的身世: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这段文字给读者以明显的暗示,贾雨村的出身、境况与命运,都与贾宝玉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总之是要让读者将他和贾宝玉联系到一起。贾雨村虽非书中的主要人物,但却是作者竭力描写的官场人物,他不仅将贾府与官场连接起来,同时也将贾宝玉与仕途联系了起来。贾雨村本来与贾府并不属于同一个家族,但作者却让他与贾宝玉都姓“贾”,通过他曾做过林黛玉的蒙师,而让他在黛玉父亲林如海的引荐下,与贾府攀上了关系,从此官运亨通,“由知府推升转了御史,不过几年,升了吏部侍郎,署兵部尚书。”由于他在官场里风生水起,游刃有余,可以说是一个通过科举取得功名的范例,因而便被贾政当成了座上客,期望他能成为宝玉效仿的榜样,成为宝玉人生路上的导师。

贾雨村与贾宝玉的交集,应该从第二回冷子兴向贾雨村“演说荣国府”时就已经开始了。当时冷子兴向他介绍了贾宝玉出生时的奇异,以及日后言行的种种怪诞之处,之后下结论说:“将来色鬼无疑了!”然而贾雨村对冷子兴的看法却不以为然,反而疾言厉色地说:“非也!可惜你们不知道这人来历。大约政老前辈也错以淫魔色鬼看待了。若非多读书识事,加以致知格物之功,悟道参玄之力,不能知也。”说明贾雨村居然是宝玉的知音,他认定宝玉是一个秉正邪两气而生的人,如果能教导有方发奋图强,将来成就一番非凡的事业也未可知。贾雨村这番话,似乎也是对贾宝玉日后将会有所作为,有不同凡响表现的谶语。

贾雨村的一生,经历了寒窗苦读、赶考中榜、做官革职、复出高升、获罪遇赦、削职为民的曲折过程,这是一个热衷于仕途的读书人完整而典型的人生经历。《红楼梦》从总体内容上来说,主要讲的是发生在贾府这个贵族大家庭里的故事,然而作者在这之外特意塑造贾雨村这样一个人物,想来不是随随便便信笔涂抹的,而必定是有其独特的叙述功能和深刻寓意。比照贾雨村的人生经历与宝玉成长的经历,很容易找到“仕途”是这两个人物形象的交合点,贾雨村的主要事迹便是致力于仕途经济,而宝玉尽管十分厌恶这样的人生,但最终可能无法逃避地走上了同样的仕途经济之路。

贾雨村如同一个活标本,为读书人通过科举进入官场、并在官场数次经受荣辱沉浮,作了最形象的注解。预示贾宝玉后来可能会如贾雨村一样走上仕途。而贾宝玉的结局,也会如《邯郸梦》剧情里男主角卢生一样,梦醒时分,会发现自己所有的辉煌,最终只不过是黄粱一梦。

所以推演红楼梦后续剧情:一心想过闲云野鹤生活的贾宝玉,经历了爱人被人抢走,老婆被人霸占,最后连自己的性命也被人算计。侥幸没死,只好冒用甄宝玉的身份生活,忘记自己的姓氏,发奋读书,考上状元做了大官,却活成自己讨厌的那种人,如贾雨村般倒行逆施作恶,最后幡然悔悟,悬崖撒手看破红尘而去。

(六)《红楼梦》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应该拥有的完整剧情

《红楼梦》究竟应该是一部什么样的书?有人说这部书立意消极颓唐,其实是一部披着才子佳人故事外衣,类似《金瓶梅》一样的悟书,就是通过男女主角的恋爱悲剧,警醒世人不要沉迷情色。粗看这本书,似乎宣扬的是中国传统哲学里一贯的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中国古代伦理道德为什么要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因为认为人的*是有害的。之前金瓶梅认为肉欲有害,红楼梦则认为情欲有害。但是根本的问题在哪里?其实*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开出恶之花,也可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红楼梦以恢宏的画卷揭示出这个矛盾,是隐晦地提出一种社会变革的诉求。

《红楼梦》开篇就说这部书大旨谈情,通过写一群女子的婚恋,总归是要突出一个情字。红楼梦跟金瓶梅不同,金瓶梅写赤裸裸的肉欲,红楼梦重点是写情欲。但在差不多的写实背景下,不论是金瓶梅的性,还是红楼梦的情,都有其共通点,就是都是建立在色之基础上的一种*。当然也有区别,就是肉欲是色欲的堕落,情欲则有所升华。

《红楼梦》通篇一直铺垫各种形形色色的性、情、色。如薛蟠抢夺香菱,贾珍扒灰秦可卿,玩弄尤氏姐妹,贾琏偷娶尤二姐,偷腥多姑娘与鲍二媳妇,贾赦谋娶金鸳鸯,贾雨村升官后就纳妾换老婆,贾瑞垂涎凤姐美貌丢命,来旺妇儿子依势霸占彩霞,钱槐变态追求柳五儿,李衙内利用凤姐权威逼死张金哥,潘又安私通司棋,以及贾芸林小红司棋潘又安茗烟秦钟智能儿等人的各种狗血情事。人们在性、情、色的*驱使下,总是罔顾天上的、人间的规则为所欲为。无论身居高位的贵族还是身份下贱的奴才,在权力、实力与可能范围之内,都会竭尽所能去满足自己的*。

《红楼梦》故事一开始就写薛蟠跟人争夺香菱打死人命,贾雨村替他摆平官司。这实际上就是给整部小说定下了基调,什么基调呢?预示两位女主角林黛玉与薛宝钗,都将遭遇被人豪夺的命运。这个男权世界的男人,为争夺林黛玉与薛宝钗这两位绝色美女,甚至也会闹出人命,这个过程当然也少不了权力游戏。

第五回,写贾宝玉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姑将一个美女许配给贾宝玉为妻,还说是自己的妹妹秦可卿。原文:警幻便命撤去残席,送宝玉至一香闺绣阁之中,其间铺陈之盛,乃素所未见之物。更可骇者,早有一位女子在内,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

秦可卿乳名兼美字可卿,小说中说她“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说明小说里太虚幻境中的人物秦可卿,有着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相似的容貌与风采。强烈暗示红楼梦后续剧情,林黛玉与薛宝钗,都会遭遇与秦可卿相似的命运,被强权人物觊觎,甚至玷污,不能掌控自己的命运。

秦可卿是宁国府贾蓉的妻子,人称蓉大奶奶,小说里说香菱具有蓉大奶奶的品性,太虚幻境里金陵十二钗判词中,钗黛位于正册之首,香菱位于副册之首,说明香菱就是宝钗与黛玉之副。香菱者香林也,英莲者,荷花也,芙蓉也。香菱的判词有“根并荷花一茎香”,而林黛玉在寿怡红夜宴上抽中的花签是芙蓉,即荷花,可见香菱是黛玉的影子,当然也是宝钗的影子。

所以,小说里,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命运应该是差不多的,否则不会共用同一首判词。大家别忘了,红楼梦之前的名字曾叫《风月宝鉴》,又叫《金陵十二钗》,显然不会是一部写女主角因病夭亡的悲剧。按红楼梦如此宏篇巨制,怎么会让女主角林黛玉草草死掉?不错,林黛玉确实会早死,但早死和这么随便地死是两回事。钗黛二人作为书中的女主角,必有同等复杂的曲折情感人生经历。

很多人把红楼梦理解成一部谈心计,讲在宅斗中学习做人智慧的书,记述的是宝钗袭人之流在豪门家庭中讨好了一个蠢女人王夫人获得婚姻成功的故事。这是错的。红楼梦一开篇就点明了,下凡的是一群风流孽鬼,啥叫风流孽鬼?按程高续本的说法,第一女主角林黛玉因为宅斗失败病死了,另一个女主角薛宝钗宅斗胜利却赢得一场没有爱的婚姻,而第三女主角史湘云则干脆玩消失,这就叫风流孽鬼了?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只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你放心,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原来近日风流冤孽又将造劫历世去不成。但不知落于何方何处?”……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这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道人道:“既如此,便随你去来。”

红楼梦里史黛钗三位女主角,作为“风流冤家”、“风流冤孽”、“风流孽鬼”,她们的风流将体现在哪里?这三个女子都有稀世的美貌,绝世的才华,她们的风流,将体现在其美貌才能与魅力日后必将笑傲人间引领时代风*。换言之,这群风流孽鬼下凡了是要颠倒众生的。红楼梦的主旨,无疑是谈情,谈风月的,是一部十分类似明清之际才子佳人小说的那种书。

第五回:贾宝玉游太虚幻境,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都是强烈暗示这部书风月情事属性的东西,红楼梦如此繁文堆砌精雕细镂反复铺陈,是拉开了架势安心要写一出风月情浓千古绝唱的才子佳人书,岂会虎头蛇尾?

——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宝玉看了,心下自思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又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略领略。”

——宝玉喜不自胜,抬头看这司的匾上,乃是“薄命司”三字,两边对联写的是:春恨秋悲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说毕,回头命小丫鬟取了《红楼梦》原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来,一面目视其文,一面耳聆其歌,曰:〔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有人说,红楼梦作者一开篇就猛批才子佳人书,就是想告诉读者,你们不要把这本书当才子佳人书看,这就说明红楼梦不是才子佳人书,而是一部写实的书。

其实,作者开篇就批才子佳人书,是因为明清之际的才子佳人书普遍都有写得烂俗不切实际的毛病,作者批才子佳人书,只是想表明那些书跟自己的这部《红楼梦》比差远了。很多人不了解明清之际才子佳人书其情节与逻辑都弱智到什么程度,《红楼梦》当然不想与那样的才子佳人书为伍。但是,《红楼梦》尽管批评了那些才子佳人书,不等于自己的书不是写才子佳人故事的。

《红楼梦》里,贾宝玉文彩飞扬,就是妥妥的才子,史黛钗貌美如花,兰心慧质,更是千真万确的佳人。不错,红楼梦确实写实,无非是用比较写实的笔墨去写才子佳人的故事罢了。因为之前流行的才子佳人书有太多脱离现实不切实际的内容,红楼梦本意也是要写才子佳人的故事的,只不过是把谈情,谈风月的故事放在相对现实的背景中去写而已。这样红楼梦小说的故事性,艺术性上能达到的高度,将不是普通才子佳人小说可以比拟的。

因此推演后续剧情:贾宝玉作为一个生长在温柔富贵之乡的公子哥儿,生活本富足无忧,所以有点不思进取。以致自己的爱人林黛玉被北静王抢走,自己的妻子薛宝钗又遭贾雨村觊觎,甚至自己的性命也差点被人谋算。贾雨村为了谋夺薛宝钗,勾结仇都尉陷害贾宝玉通匪,判处死刑,却错*了甄宝玉。

贾宝玉侥幸没死,梦醒时分,就是贾宝玉小宇宙爆发之时。为什么书里会有白骨如山忘姓氏的预言,为什么书里要说贾宝玉古今不肖无双?贾宝玉将有什么样的行为当得起这两样评语?

贾宝玉的前世是一块经女娲锻炼过的补天遗石,根据《红楼梦》里对补天石与《西游记》里对美猴王出生石雷同的写法,似乎暗示贾宝玉的的神性是美猴王级别的,其悟性与能耐是可以逆天的。所以他来到人世不可能窝窝囊囊走一遭就能算数的,必然有惊天动地的表现。

林黛玉嫁给北静王后,因遭人嫉妒陷害,与丈夫生出嫌隙,被皇帝趁虚而入,羁留在皇家别苑,林黛玉因此逃出皇宫远走天涯,死在天的尽头。林黛玉死后,被脂砚斋称为绝世情痴的贾宝玉将会为林黛玉复仇。他冒用甄宝玉的身份寻仙访道,遇到甄士隐,二人联手害死北静王,促成忠顺王谋反,搅起滔天兵祸。第十五回秦可卿的葬礼上,为什么要交代那么多武将的身份?说明红楼梦后来的剧情,这些武将都会出场。这是为后文里将有天下大乱的情节埋下的伏笔。

贾宝玉后来会考中状元,帮助新君平定祸乱,成为位极人臣的权臣,红楼梦第一回里甄士隐解好了歌有“今嫌紫莽长”之句,应该就是说的贾宝玉日后会做大官。贾宝玉金榜题名,很多人向贾宝玉提亲,甄家为其选聘诰命夫人李纨的妹妹李绮做妻子,贾宝玉却不同意,表示只对史湘云情有独钟。经过几番波折,甄家决定妥协,让贾宝玉迎娶史湘云。但是在他们的洞房花烛之时,却遭到薛宝琴的举报,说他不是甄宝玉,而是贾宝玉。

薛宝琴揭发贾宝玉是要为北静王报仇,拷问贾宝玉的良心。但是薛宝琴的上书却被官员拦下,皇帝并没有看到。贾宝玉为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利用官官相护,疯狂迫害薛宝琴,害她负屈含冤,贾宝玉最后活成了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柳湘莲为营救薛宝琴四处奔走,极力寻找证据想为她洗刷冤屈,最后竟遭到官府陷害抓捕,最后二人均因毁谤朝廷重臣之罪被判斩刑。贾宝玉探监薛宝琴,获知水黛情变的真相。为救柳湘莲薛宝琴,贾宝玉主动向皇帝承认自己是贾宝玉,不是甄宝玉。皇帝最后罢了宝玉的官,并且判决他与史湘云的婚姻无效。

史湘云最后改嫁卫若兰,贾宝玉看破红尘遁入空门。再次证明贾宝玉就是青埂峰下补天遗石,它被和尚道士夹带进一群风流孽鬼里一起下凡,享受人间的繁华富贵。但他与作为风流孽鬼的史黛钗等女主角都没有真正的缘分:林黛玉的真命天子其实是北静王,薛宝钗的真命天子其实是贾雨村,史湘云的真命天子则是卫若兰。三位美女在红尘中的经历,都跟青埂峰顽石贾宝玉发生了感情纠葛,但最终都是有缘无分。

所以,必须这样推测红楼梦的结局,这部书才算有完整的剧情。我推演的红楼梦后续剧情,续书应该可以写到150回。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