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一部《小娘惹》的热播,让不少中国观众第一次全方面的了解到东南亚华裔的生活。
他们的衣食住行、爱恨情仇以及文化习俗都在这部热播剧中得到了全方面的展示。
即便是不关注影视剧的人,在那段时间也从不同的渠道接收到了有关“娘惹”的信息。不过大部分人对这个词的含义并不了解,只是隐隐约约知道它指的是用来形容东南亚一带的某部分女性。
其实“娘惹”这个词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一度是很常见的,不少人都被这样称呼。那么,它的具体含义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个现象只出现在南洋,其他地区却没有?
峇峇娘惹
峇峇娘惹的出现其实央视播出的这部《小娘惹》是一部翻拍作品,它的原作是2008年新传媒公司制作的45周年台庆剧。后者一经播出便风靡新加坡,在马来西亚也掀起了收视狂潮。
事实上,“娘惹”这个词主要就在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印度尼西亚的部分地区使用。
它的具体含义是指土生华裔中的女性,与之相对的则是“峇峇”,代指土生华裔中的男性。
“峇峇娘惹”的正确发音是baba nyonya,它指的是15世纪初移居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马六甲周边地区的明朝人后裔。
峇峇娘惹
看到这里,不少人可能会感到好奇,为什么要特意强调从15世纪初?
要知道,古代的劳动人民从很早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南洋地区的存在,还和当地人有过一定的接触。
但是知道归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人并没有和这片地区建立太深的联系。在南北朝时期,只有外交使节或者是僧侣才会进入其中,而且他们也只是短暂的停留,不会长居此地。
之后的唐朝是我国对外贸易最发达的朝代之一,当时的海外商人中就有一些来自南洋地区。在这个过程中,也有一些大唐的商人去往海外经商,比如大名鼎鼎的《镜花缘》讲述的就是唐敖、林之洋和多九公等人在海外经商时遇到的奇闻异事。
古代贸易
但是在这个时候,国人和南洋地区的联系也仅仅停留在贸易往来,基本上没有人会考虑去这里定居。
毕竟大唐是天朝上国,各方面都是当时最领先的,没人会放弃这里的花花世界,在海外居住。
在之后的宋元时期,虽然我国也有人为了躲避战乱去了东南亚地区,但基本上都是从陆路过去,以越南、泰国为主。基本上没有人会跋山涉水去遥远的马六甲地区。
这个情况一直到大明建立后才发生改变,在15世纪初的时候有一大批人移民至此,在当地生根发芽,之后形成了独特的“峇峇娘惹”文化。这些人为什么会不远万里到遥远的马六甲定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