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人吴彼能被黄磊拉进综艺《盒子里的猫》,起底还是俩人都痴迷于那两个字——戏剧。
“戏剧这事儿,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此前吴彼参加另一档关于戏剧的综艺时,总拉着个脸,显得特别焦虑,究其根源,也是因为参与幕后,操心事多了,包袱难免重。
“那时候我会紧张,会有担心,我特别担心别人看完以后说,不过如此。”
《盒子里的猫》剧照,吴彼饰演完美社区嘉宾吴语
吴彼是认真做戏的演员,从《四世同堂》到《青蛇》,从自编自导的《静止》在青年竞演单元中获奖,到成为乌镇戏剧节评委会成员,再到现在的《苏堤春晓》,拥有演员、编剧、导演多重身份的吴彼,除了话剧和音乐剧作品以外,作品横跨舞台与影视。
每次有一个新角色在他面前的时候,他总会首先认识“他”、研究“他”,人物的语言方式是什么,个性是什么,如何在剧中处事,对外部的刺激是什么反应......他觉得研究一个角色的过程就是研究人。
《盒子里的猫》的内胆是“薛定谔的猫”,亦被称为综艺化“楚门的世界”,这似乎也是一个“研究人”的好机会。
这是黄磊担任总制作人的首档综艺,编剧顾问顾舒怡、美术团队郑辰都来自电影《消失的她》剧组。受邀的都是黄磊的圈内好友,观众在一档综艺中,同时看到了两个经典IP的男人共同被塞进了盒子,当时节目还没播,期待值就已拉满。节目预热人数很快突破400万,创下优酷综艺预热用户量峰值。
《盒子里的猫》剧照,吴彼饰演峰顶学校老师
真人秀真正的开放性,是给了观众足够的想象空间,于幕后主创却意味着更大的冒险。
喜剧 悬疑 戏剧,会不会什么都有了,什么都欠火候?
如何将有内涵的话题丝滑地贯穿到游戏闯关过程中,而不显得唐突?
作为幕后团队和戏剧顾问的吴彼,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对此仍心怀忐忑。“毕竟这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它令人好奇也充满意外。”
嘉宾们毫不知情地闯入盒子,舞台被大动干戈地乔装成现实,“盒子”里是与现实社会息息相关的一个个平行世界,嘉宾在开启盒子后会获得新的身份,并成为有九条命的“猫”,随后进入其中进行闯关。游戏之后,嘉宾们沉浸在一个结尾小戏中,拉长拉深整个主题。
“嘉宾真的没有预设剧本?”记者问。
“不会,一个字都不会透露!”吴彼回答。
和观众一样,嘉宾都需要慢慢摸索才能拼凑出完整剧情。嘉宾们如同动脉血,鲜活供氧,戏剧人们如静脉血,作为传输血液回“心脏”,戏剧便是黄磊藏在节目里那颗最大的“野心”。
吴彼深吸了一口气,“最冒险的是,好比我们邀请台下观众上台了,你没法要求他,他有可能干出100件你不知道的事儿。”
《盒子里的猫》海报
小戏的表演上来就是100摄氏度
因为即兴表演、剧场和镜头传达的区别,综艺节目和戏剧的融合,存在很多先天性的节奏违和,《盒子里的猫》开局挑战不小。
一场大的戏剧演出,2小时左右,综艺节目可能一场录制就要10小时左右。吴彼认为这是最大的挑战,“没有一点点编排,纯即兴,录10个小时,幕后我其实至少得准备出50个小时的量,同时满足综艺观众喜欢的点,里边要设置很多游戏。”
剧本的创作过程也是“当下立判”。
编剧团队根据每期主题开始创作故事,出了整个故事流向以后,开始在每一个大故事里逐一的填补小故事,铺设环节,最后慢慢形成一个大台本。吴彼说,“只要感觉这个选题能做,有点意思,马上就要去写,马上去行动,没有时间回头。”
节目第一期,我们看到了关于父与子之间的关系从紧张到破裂、对立,再到和解的完整弧线,同时就当下热议的AI“复活”亲人,利用数字生命延续亲情的话题进行了探讨。
节目第二期最后的小戏,从一只即将进行安乐死的狗狗的内心独白展开,直面了人类的精神内耗。
之所以想到用狗狗的心理刻画来讲述人类内耗,是因为吴彼曾看过一个新闻,主人把狗放在副驾驶座位上,狗狗因为没有系安全带被拍照罚款了。
“当时我就在想,狗狗得知这件事是什么心情呢?再延伸去想,根据我多年在舞台上积累的一点点经验,告诉自己做出来的效果应该会比较特别。”
狗狗的拟人小戏演得很抓人,台下看得很投入,表演结束,好几个嘉宾眼睛都红了。
“其实从狗狗这一期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戏剧才开始。之前嘉宾都是站那里看,这期他们还不太习惯,刚开始他们也要往台上走一下,以为是什么环节,后来他们发现开始演戏了,就好好的都坐在那看了。”
但吴彼说,这种小戏表演上更难。
“演一场大剧场话剧时间基本上是两个半小时起步,前15分钟是塑造,让观众知道我是个什么样的角色,此后再依托于一些技巧,演员的个人魅力去填满角色血肉。但在节目中的一段小表演,就是6-10分钟,短时间内还得迅速让观众了解这个故事,人物根本来不及塑造,比较简单粗暴。在大剧场演戏,演员完全可以10摄氏度起,然后不断升温到100摄氏度,高潮部分再顶到150摄氏度,但小戏可能上来就得100摄氏度,所以我们经常说大戏15分钟,小戏15秒,在15秒的长度里,必须吊住观众胃口,创作技法是不太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