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姨妈则成为泸州第一代擦皮鞋的人,当然擦皮鞋其实不是九十年代才有的,民国时期的泸州也一定有,但是在后来的中国岁月里,这个东西渐渐少了,皮匠有,擦皮鞋在很长一段时间退出了历史舞台。大概有一段时间对这个行业有一种误解,觉得是低贱的工作,还有就是那个时候,经济还不好的国内,特别是泸州这种城市,皮鞋自己家里擦吧,节约一点。
九十年代中后期,擦皮鞋突然出现在大街小巷。而他们还不是农村人,很多是当年下岗的工人,女性居多,记得最早是一块,慢慢的涨三块,五块,当然如果是长筒靴什么的则另外计算。
当时泸州擦皮鞋聚集的地方有:新区转盘、水井沟、滨江路(流动)、肖巷子等等,后来当然江阳区和龙马潭区很多地方都有。先开始不规范吧,有人来赶,反正也过了一些流动的岁月。
一开始擦皮鞋还被人看不起,后来则习以为常,给你说个奇怪的事情,泸州擦皮鞋经历可不是一味的看不起,擦的人和被擦的人,都经历一个不好意思的过程。
后来大家习以为常,我不知道他们当初办不办营业执照,会不会被收税,在路边的日子,看着人来人往,他们更多的是盯住那些穿着不同鞋子的脚,希望有人对自己的鞋子的清洁重视,这样就能成就一点买卖。
生意好的话一天擦一百双收入也不错,当年三.一五消费日,总有一些号召去免费的给市民擦皮鞋,不知道这样做,目的何在?
当然如果叫去的擦鞋人,给了误工费,那么也没问题,如果当初就是义务,那么就真不值得推广,而且非常不舒服,这种免费的日子,我反正不会接受。消费者的权力是获得相应的消费服务,而不是免费就对的,经济社会,公平交易,付出就有收获,义工那是另外一种形式。
没有人生来就高人一等,无论职业是擦皮鞋,还是扫大街,他们从来不靠任何人过日子,他们依靠的是自己的辛勤,所以,没有人有资格瞧不起他们。相反,我们更应向他们学习,向他们致敬,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曾经还有一段时间,有人发明了一些更加高级的擦鞋店,把擦鞋提升到了保养的状态,而且进店只是擦鞋,跟路边摊一个价格,确实有点影响,不过最后还是路边摊留下来了,遇到什么检查之类,他们就算休息日。平时能做一天总是好的,有的人甚至学了皮鞋保养维修,把业务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