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的很多作品,只要你听得够仔细,就能从中发现很多信息,如时代印记、乐队状态、作者喜好等。
真诚的歌,从不欺人。
那么,为什么黄贯中在1998年写了这首自嘲味道很重的蚊呢?
这是个值得一谈的话题。
身处变迁的洪流中,每个人都是被动接受者,就像孱弱的蚊蝇。
好音乐里,有大环境的回音。
彼时的香港乐坛“红火”依旧,歌手们拼命生产着旋律上口的软情歌,然后用这些歌去打榜圈粉。
只剩下了三子的Beyond,显得另类且渺小。
与四子时代相比,无论是他们的作品,还是形象,都与整个乐坛更加格格不入了。
1996年那场BEYOND的精彩演唱会,鲜明地宣告了乐队未来的发展方向:坚硬,自我,技术流。
这是一个只有少数派拍手称快的方向。
尽管叱咤乐坛组合金奖连得四届,但三子后期的唱片销量普遍不高,甚至是惨淡。
这结果,是预料之中的。
在乐坛这片大森林里,Beyond的声音,就像不起眼的蚊子嗡鸣。
最坚固的堡垒,往往从内部攻破。
不用看任何报道或资料,只听作品,就能听出三子时期成员之间的嫌隙。
1994-1996,三子尚能够患难与共同进同退。
从1997开始,分裂迹象逐渐变得明显起来。
黄贯中和黄家强同为创作主力,但在同一张专辑里,经常出现曲风不统一、理念不相合、方向不一致的尴尬。
这种尴尬早已有之,到后期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愈演愈烈。
与此同时,媒体越来越“关心”黄贯中和黄家强谁更有才华,Beyond的歌迷也越来越热衷站队互黑。
失去了家驹这位队长,分裂似乎是必然的,是无可避免的。
1999年,三人各自单飞。
虽然乐队暂未解散,但明眼人清楚,Beyond已经名存实亡了。
卸下昔日的光环,咬着牙重新上路,大不了做一只无足轻重的蚊子。
说完了时代背景和乐队状况,该说黄贯中的个人性格了。
音乐人的作品气质,与性格密不可分。
黄家驹是如此,黄贯中也是如此。
黄贯中展现给外界的性格比较直观,少言多行,脾气火爆,冲动易怒,不太会隐藏情绪,很直率。
可是还有很多重要的性格细节,只能去他的作品里找。
访谈可以撒谎,但作品不会。
将黄贯中各时期的作品听完,你至少能感受到这些特征:勇敢,不服输,孩子气,孤僻怪异,崇尚随遇而安,不喜欢用蛮力。
还有一点很关键,自信和自卑兼有。
在音乐深处,黄贯中既是一头声如洪钟的狮子,也是一只低声细语的蚊子。
蚊这首歌,写的当然是小人物心态。
一定有歌迷知道,他还写过大英雄。
小人物和大英雄,哪个更耀眼?当然是大英雄。
那小人物和大英雄,哪个更重要?
是不是不容易回答了?
没有小人物,就无法衬托出大英雄。没有大英雄,也无法显现出小人物。
在不精通的领域里是小人物,到了擅长的领域,就变成了大英雄。
平日里籍籍无名的小人物,到了某个特殊的时间点,就是名满天下的大英雄。
在某些人的视角里是小人物,也许换一群人换个视角,就是大英雄。
小人物和大英雄,两者可能随时转化。
这世上,没有真正的小人物,却有真正的大英雄。
哪怕是一只蚊子,它也能冲天飞。
只要敢与命运拔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