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演员若在固定的、模式化的套路下表演,就算剧情出色,也会变得乏善可陈。
而且坏人或好人都是靠微妙的变化来演绎的,是循序渐进或有迹可循的,若"剧本不够好,是要靠演技凑"的,而不是只差没在脸上刻字"我是坏人"或"我是好人"。
比如影视中大名鼎鼎的"包青天"包拯,他就被故意设计了黑肤色,那么靠"黑乎乎"的外表就能判断他是坏人、邪恶或心术不正了吗?但相反的,"黑肤色"和包青天骨子里的义薄云天、公正严明形成极大的反差对比,从而给观众意外惊喜。
所以,让观众从演员外露的表情,就能判断出反派能力的深浅,这不仅显得人设单薄,就连剧情也浅白。
再者,除了反派演技的瑕疵,还有剧情逻辑方面的遗憾。
如沈夫人与丢失多年的"女儿"相认那段,顺序逻辑令人头疼。
孤儿院的嬷嬷率先发现沈骊歌手上的手钏,得知她身世后告知夫人,那么夫人第一眼看到沈骊歌时,不该是先确认手钏这信物吗?怎么明明第一次见面,就非说"这眉眼和嘉儿一模一样",激动一番后,才又突然激动地抓住沈骊歌带着手钏的手,再次肯定她是自己女儿。
这认亲的顺序颠倒后,无疑令人觉得这认亲十分儿戏,更显得信物这设定十分鸡肋且不合理。
如果看眉眼就能认出自己的女儿,那还有信物什么事?
还有当沈骊歌去偷窥陆远与裴如海的暗中会面时,沈骊歌一下就冲进了彭城王的船里,如果不是彭城王主动回应她的自言自语,真不知道她什么时候才发现船上还有第二个人。
那么问题来了,沈骊歌身为行走江湖多年的刺客,身手不凡,经验丰富,可办行刺之事竟没有黑布遮面?而且一上船就鲁莽地直冲?不仅毫无警觉性,而且也没有谨慎地查探一下船里的情况,没有侦查是否有别的人或陆远的人也在此地埋伏。
而且发现"船中人"偷窥的目标人物也是陆远后,沈骊歌竟然就"顺其自然"地与他一起偷窥了,仿佛没有毛病的发展,但实际上却"魔幻"至极——素不相识的两人,也不知对方是敌是友,可在这种非常时刻,竟然就如此"和平"相处了。所以,这一幕沈骊歌和彭城王"荒诞"的相遇,巧合却禁不起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