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那部青春电幻影片《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时,注意到里面的配乐。都是一些十三四岁的孩子,但他们内心的忧伤如野草般疯长,无以倾诉的疼痛,只能寄托于莉莉周的音乐。影片大段大段流泻出的月光一般慵懒伤情的音乐,我更愿意把它理解为德彪西。那个印象派音乐的大师。
那种以形式音调的管弦乐酝酿出的倦怠的官能世界,总能把我拉入那朦胧、飘忽、空幻、幽静的往昔。在那里,我总是以一个十六岁的少女出现,那种印象是直觉的,更是无以束缚的。色彩斑斓的和声,细腻透明的配器,营造出的氛围,是德彪西独有的。这让我无法不迷恋于他。
这个出生于1862年的音乐奇才,父亲只是个店主,穷困的生活只想让他早点把孩子拉扯大。生存难以维系的情况,他无法给孩子任何好的教育。他想让德彪西长大后当个水手。还是一位曾做过肖邦学生的夫人对德彪西的音乐天赋产生兴趣,免费当起他的老师。这样,德彪西在十一岁便考取巴黎音乐学院,并有机会去欧洲各地旅行。途中,遇见一些对他日后音乐创作产生极大影响的俄国作曲家。后来,德彪西写的音乐与别的作曲家完全不同。他不常使用大调和小调音阶,而会回到早期教堂音乐的那些古怪的古老调式上去,还经常使用一种全音音阶。这种独创,让他的音乐旋律与众不同,像是步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离开音乐的王国,日常中的德彪西却是个难相处的人。朋友极少,说得上话的没几个人。而他的私生活更是错综复杂。他与盖布瑞尔曾同居十年,后来却娶了罗莎莉,这让盖布尔为此举枪自尽,幸而未亡。与罗莎莉结婚没多久,德彪西又另寻新欢,和已婚的艾玛有染。艾玛未离婚前,就为德彪西生下一女。这些绯闻也直接影响到他的创作。
健康和战争的原因,让德彪西晚年的创作量减少。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他患癌去世。
这个偏爱鱼子酱的美食家,有着一双敏锐的耳朵。这双耳朵让他能听到别人无法听到的泛音,从而让他的音乐注入了一种与众不同的魔力。
《棕发的少女》。德彪西月光般的忧伤,迷漫在众多粉丝专注的聆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