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的游戏》中的夜王
其实,这样的奇幻作品我们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来。例如,《龙枪编年史》中存在着正义与邪恶的永恒较量,《地下城与勇士》当中则是天族与魔族的战争,《时光之轮》当中则存在着创造至上之力的真源与黑暗之君之间的较量。似乎所有这些奇幻作品在构建一种神话世界观的时候都免不了要如此设定。人们在思考这种设定的时候所能够想到的第一个类似的神话体系似乎是北欧神话。在北欧神话当中,阿瑟嘉德神族维持着人类世界,而霜巨人和炎巨人所在的世界永远在威胁着人类世界。
北欧神话也是影视改编的热门素材
不错,很多奇幻作品当中的设定,诸如矮人、精灵、地精和巨龙等都和北欧神话有很大的关系。但是我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北欧神话当中的阿瑟嘉德神族也好,霜巨人和炎巨人也好,乃至后来背叛众神的洛基所率领的众恶魔也好,都很难说谁代表着绝对的正义或是绝对的邪恶,光明与黑暗,秩序与混乱这样的词汇用在北欧神话当中斗争的双方都不成立,这些势力不过是各为其主各自为战罢了。很多奇幻作品不过是借用了北欧神话当中的种族和魔法,这种正邪截然对立的世界观其实是另有出处的,那就是曾经在欧亚大陆上风行一时的诺斯替主义。
二、诺斯替主义:二元对立的世界观诺斯替主义(Gnosticism)之所以被称之为一种主义而不是一种宗教,是因为它其实是一种思潮,并且最后衍生出了很多的分支。这种思潮的核心观点其实还并不是光明与黑暗的对立,而是肉体与灵魂的对立。在诺斯替主义的体系当中,灵魂的得救是最重要的事,我们的灵魂所属的世界才是真实存在的世界,而肉体和物质世界不过是束缚我们囚笼。诺斯替主义者将这一信念认为是最重要的知识和智慧,因此他们也被称之为“灵知派”。《新世纪福音战士》当中的核心设定就是“人类补完计划”。这个计划的理论基础就是人的肉体是束缚,是使得人和人之间产生隔阂的囚笼,该计划的最终目标是要依靠第三次冲击来实现所有生命重归于一,可以看出这一设定有着非常明显的诺斯替主义的色彩。
《EVA》中的卡巴拉之树来自于一个诺斯替主义的犹太教派
既然灵魂的世界才是真实且有意义的,肉体不过是束缚灵魂的囚笼,那么创造灵魂和肉体的一定不是同一个神。因此从诺斯替主义的“灵魂——肉体”的二元对立理论中,就能推出宇宙中存在着善和恶的对立,以及最终推论出善神与恶神之间的对立,即灵魂来自于善神而肉体来自于恶神。基督教早期的很多信徒都受到了诺斯替主义的影响,他们认为肉体是邪恶的和应该被摒弃的,这也就是中世纪基督教禁欲主义的来源。但是这种极端摒弃肉体的主张和基督教的原理根本就是矛盾的——基督教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肉体和物质也是上帝创造的,不能轻易否定。因此在基督教那里,诺斯替主义最终成为一股暗流而非主流。
早期基督徒禁欲苦修的阿索斯山
诺斯替主义的众多思潮当中成气候的就是祆教和摩尼教。祆教就是由伊朗的琐罗亚斯德教发展而来的,又称拜火教。拜火教认为,世界上有两个神,光明之神阿胡儿马自达和黑暗之神阿赫里曼。善恶二神为了争夺宇宙进行着永恒的战斗,这是典型的诺斯替思想。拜火教的历史要早于诺斯替思潮,然而早期的拜火教极有可能是没有这种二元对立的教义的,拜火教的这种光明与黑暗的对立可能是受到诺斯替主义影响的结果。可以确定无疑的是受诺斯替主义影响而产生的宗教是摩尼教,也就是中国人熟知的明教。明教认为人的灵魂来自于光明之神,肉体是光明之神打败了恶魔之后用恶魔的血肉创造出来的,人要向往光明就要摒弃肉体的*。《倚天屠龙记》当中这样描述明教的信条:
熊熊圣火,焚我残躯。生亦何哀,死亦何苦?为善除恶,惟光明故。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
摒弃肉体,信奉光明,这是典型的诺斯替主义。张无忌的信仰可以很好的解释他圣人性格的来源。摩尼教(明教)是最后一个受诺斯替主义影响而产生的宗教,其最终灭亡之后,诺斯替主义在古代世界也就几乎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