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七天》剧照
电影叙事有真人真事打底,在细微处的处理总体算是用心和写实,不至于想当然地美化徒步旅行艰苦困窘的真实面貌。一些看似无心的白描镜头,也绝非闲笔,有助于增进观众对特定情境下人物行事动机的理解。杨试图用金钱“贿赂”上天以求雨的一小场戏,幽默而生动,活现出绝境中人茫然无告又心存希冀的复杂心态。
在重要情节处的故作停顿,也成功制造出小的悬念,留给观众以自我代入情境和猜测人物行为模式走向的想象空间。杨饥肠辘辘多日,镜头给出杨对所收养小狼久久凝视的眼神特写,似乎是在暗示人物的生存本能即将压倒温情怜悯。镜头一黑、一转,观众看到小狼依然活泼如初,自然松一口气,对人物的好感则又增进几分。
《七十七天》剧照
电影的拍摄周期过长,也并不一定严格按片中所呈现的时间顺序拍摄,以致在剧情中长达七十七天的时间维度里,主角身形却未见明显消瘦,面部亦未见明显沧桑。尽管从拍摄制作角度,完全可以理解,多少也还是降低了这个冒险故事的说服力。既然选择了这个吃力不讨好的题材,观众也还是有理由期待主创对自己狠一点、再狠一点。
对影片的结构来讲不可或缺的副叙事线,虽然并不十分吸引观众,也还是有力地冲淡了影片主叙事线的孤寂冷峻气质,让影片多了一份生活气息与烟火味。不过这一条副叙事线的推进,瑕瑜互见,一些台词的设计也还是有欠琢磨。杨与蓝天两人在雪山下饮酒高喊的一场戏,拍得太过口号主义,给角色和观众灌鸡汤,是影片的自我降格。
电影在叙事的中间段落,安排坐在轮椅上的蓝天情绪崩溃,甚至打算放弃掉与生活的抗争。这一段落写得极见人性,本来是成功的反鸡汤。编剧最后还是忍不住,给人物一个重新振奋下去的理由,但太矫饰牵强。有的台词糟糕得不忍听,更像是在自欺欺人。
《七十七天》剧照
《七十七天》尽管也可以归类到西藏题材影片,但电影基本不涉及少数民族元素。杨与蓝天看上去也都没有强烈的宗教信仰。影片避免过多探讨杨独自穿越羌塘无人区的动机,人物从电影的一开始就始终“在路上”。近乎自然主义的拍摄手法,虽然有杨一路的絮絮叨叨作为画外音,也还是将人物直接甩给幕天席地的野外,一切“听天由命”。
电影对杨这一角色的冷静与抽离态度,并不意味着影片缺乏人文关怀,目的仍是让观众自行代入情境与判断。相反,电影在对蓝天这一角色态度上的心有不忍,就造成了同情心的失去节制,泄了影片苦心积蓄的气氛。2015年讲述珠峰山难的故事片《绝命海拔》,以悲天悯人的出发点塑造人物群像,也还是不代人物立言,交给人物各行其是,保持了与人物的适度距离。《七十七天》试图进入人物内心,奈何角色本身情绪有余而深度不足,没能跳脱出一般文艺青年自伤身世的调调,格局还是局促了些。
电影数次让杨陷入险境,而终于在尾声处不再“留情”。看似开放式的结局,其实人物命运不言而喻。影片没有长篇大论地做生死之谈,几个带有魔幻色彩的镜头,斑驳拼贴出这段漫长苦旅的亦真亦幻。
电影片尾字幕打出训诫标语,避免误导不自量力的旅游者一时兴起。其实命运就是不问值不值得。《七十七天》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为观众留存下一段珍贵的影像记忆,从商业角度看或许也并不划算,但也何尝不正如影片中杨毅然决然地踏上旅程,心安处即是归途,穷途坦途,终将成为过往,也尽皆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