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是个不朽的艺术符号。生前无人问津,死后流芳百世。
在他去世的127年后,[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仍然在诉说后世对他的深情。可梵高究竟是什么样的?哪怕过去了一百多年,依旧迷雾重重。而世人乐于探秘,文学作品追逐他,影视、舞台艺术读解他。一切的一切,均因为他是独一无二的文森特·梵高。
疯狂着,也孤独着
文森特·梵高是个早逝的天才,也是个拿刀割耳自残的疯子。
即便很多人并不了解和欣赏他的画作,却也耳闻过关于他的点滴。
梵高37年的短暂人生里,留下了大概1900多幅画和902封书信。
书信多记录了梵高(左,自画像)和弟弟提奥(右)之间的往来,提奥是他一生少有的知己
梵高死后,一个多世纪的簇拥者们便是靠书信、作品和众人口中的他,来拼凑出每个人心中的“那个”梵高。
1930年代传记小说《渴望生活:梵高的故事》把梵高处理成古典浪漫的英雄,他的自*成了他不得志一生的完美注解;
2011年巨细靡遗的、由专业研究者们打造的《梵高传》一书,试图为梵高祛魅,还原一个性格复杂、多面的他。
影视作品当然也在不遗余力地解密这位艺术先锋。
有经典正剧范儿的,也有穿越玩转时空的,还惊现了2010年卷福版梵高
如果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这无数多个梵高的背后,透出的依旧是他本人孤独且疯狂的底色。
梵高是疯狂的,因为他极致地忠于信仰。
信仰的一半给了上帝,他曾跑到偏远的煤矿区布道,被道貌岸然的传教者们弄得心灰意冷。
1956年[梵高传]里,在矿区受挫的梵高,还是说出了他的终极信仰
另一半则给了绘画艺术,绘画甚至成了他后半生信仰的全部。
他给弟弟提奥的书信里,道出了决定以画画为生时的兴奋:
“我打算让自己充分利用时间,不去回避诸多困难和情绪,我根本不在乎我会长命百岁还是早逝。”
“在这世上,我唯一关心的就是,我想要以绘画的形式留下点什么,来纪念我的感恩之心。”
他把这颗借助绘画传达的感恩之心,逐渐扭曲到了疯狂至极的境地。
割耳、众人口中的疯子、抑郁症、癫痫,他的疯狂甚至让他的作品失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