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方面的电影影评,从心理学角度点评电影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6-14 07:55:05

不知道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朋友或者亲戚,你跟他诉说你生活的烦恼,他丢给你一句话,掷地有声。 你就是作。 一种莫名的优越感。他既没有耐心搞清楚你经历了什么,也不关心你之后会怎么样。但说出这句话好像就能表明,你不行,我这才叫过日子。 时代越来越快,我们越来越浮躁。我们不仅阅读越来越碎片,注意力越来越碎片,我们自己活的也越来越碎片化,我们渐渐丢失了对别人甚至对自己生活起码的尊重。就比如小编在《梅尔罗斯》的剧评中看到这样的评论:

心理学方面的电影影评,从心理学角度点评电影(1)

而对于小编来说,至今看得最沉重,但也是最为感动的却也是《梅尔罗斯》,被本尼演的Patrick深深触动。甚至豆瓣上都有一篇题目是, 本尼像是真的吸过毒。。。。致敬本尼!本尼在第一集开头五分钟,就以他神级的诡异笑容, 深深吸引了我要看下去。如果说一个演员把一个角色演活了,那么他一定是深入的体会了别人的人生,包括那些痛苦。高晓松说,世界范围内伟大的作家都出自小地方。就是因为,在相对稳定的关系和圈子里,我们才能深入的观察别人的人生,读懂人性。比如说,诺贝尔的获得者莫言,一辈子活在一个叫高密的村庄里。科幻巨著三体的作者刘慈欣一直生活在阳泉,一直到他工作的水电站*。而在城市快节奏生活的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客户和朋友来来往往形形色色,微信里存着的联系人成百上千,我们看到了大量不同的人的生活碎片,我们渐渐的丢失了读懂一个人的能力和耐心。无法改变生活节奏的我们,沉下来去阅读人生的机会就是——电影。

心理学方面的电影影评,从心理学角度点评电影(2)

心理学方面的电影影评,从心理学角度点评电影(3)

梅尔罗斯 (2018)

9.0

2018 / 英国 / 剧情 / 爱德华·贝尔格 / 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 詹妮弗·杰森·李

更多梅尔罗斯评论看这里:回顾 |《梅尔罗斯》:我已经见够了鬼,我要见人。

TIP: 乱伦 性侵 成瘾 剥夺继承权 自残 抑郁 自救 心理学与电影的关系:

每一部电影都是我们体验别人人生的一次机会作为咨询师,自从因为有职业的荣幸,被允许被信任,能够去深入倾听别人的人生故事之后,我对小说,尤其是创作的小说,失去了原有的热情。

跟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次次地一起去探索TA人生中的时时刻刻。真实,总是比创作的东西更有力量。咨询师的职业伦理中,最重要的是隐私保护。所有的一切只能在咨询时间里讨论,很多来访者带给咨询师的深切的感受和感动,对人性的深切的敬畏,对人要活着的勇气的赞叹,无法与外人言。那么,我们来讲一个外在的,公共的东西—电影,讲电影中的人生,就成了一个很适合的出口和途径。

私心里,除了电影和影视剧,我们到哪里再去找这样的活生生的人生故事来讲呢?咨询师的职业生涯,需要持续的学习。很多时候,一场正规的学习是这样的,老师讲理论,看书,讲知识点,学员学理论,学完理论知识,老师再会结合已经隐去个人身份信息的个案的案例督导再讲述知识点,来帮助解决咨询师和这个个案在咨询中的共同困境。即使经过了这样的系统学习,一两个小时的个案案例督导,都不足以让我们对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的从小到大的经历,如此活生生的呈现,更贴近的去陪TA一路走来的同行, 以至于真的能够感同身受。因此,电影,影视剧,一部看上去被定义为作品的艺术创作,一部投入了创作者们自身的心血,尤其是有自传体性质的,真人故事为蓝本的,演员完全忘我地去进入角色的剧集, 能最大程度地带我们,这些日常生活的普通人,去最大程度地深入体会别人的人生。

当我们如此借着电影剧集这样的媒介,最大程度的贴近和理解别人的痛苦,我们还会傲慢的对别人的拼死拼活的努力指手画脚吗?你可以选择和我,一名专业心理咨询师,来一起看剧,一起经历电影主角的跌宕起伏,一起走过他的一生,一起感受他的痛苦与喜悦,去追溯他人生的源头。当能确定的原因多起来的时候,也许无助就会少一些。

好啦,言归正传,看一下我们的电影list

1《从心开始》

心理学方面的电影影评,从心理学角度点评电影(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