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搞笑的来了。
编剧的画蛇添足,直接暴露了水准。
韦小宝在书房一通吆喝,结果,一群护卫马上围了上来。
救。驾。成。功。
Sir是看得……目。瞪。口。呆。
这鳌拜,还是满洲第一勇士吗?
这皇帝,还是康熙吗?
这韦小宝,还是个小太监吗?
……
要知道,原著中这场戏分量极重。
三人对峙,言语、动作,全是潜台词。
鳌拜的自醒,康熙的怀柔,以及一边韦小宝的机警。
拼的全是内力。
“不料一喝之下,鳌拜竟然退下,不由大乐,大声道:‘*不*苏克萨哈,自然由皇上拿主意。你对皇上无礼,想拔拳头打人,不怕*头抄家吗?’这句话正说到了鳌拜心中,他登时背上出了一阵冷汗,知道适才行事实在太过鲁莽,当即向康熙道:‘皇上不可听这小太监的胡言乱语,奴才是个大大的忠臣。’”
要是按剧的拍法。
韦小宝一吆喝,护卫一个箭步,鳌拜就这么认怂……
那康熙当下就可以把鳌拜直接*了啊!
没完。
第二场,撒石灰。
“撒石灰”不仅是重头戏,更是金庸贯穿《鹿鼎记》的题眼。
韦小宝绝招之一。
却也是江湖人眼中的“下九流”:
“韦小宝这才明白,原来用石灰撒人眼睛,在江湖上是极其下流之事,自己竟是犯了武林中的大忌,而钻在桌子底下剁人脚板,显然也不是什么光彩武功。”
他靠撒石灰,最终居然降服鳌拜。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石灰粉。
“石灰”又何尝不是一个比喻。
它的本质,是对权威的讽刺。
韦小宝发现,即使是大人物、大英雄,有时也会用“石灰”……
比如韦小宝,就是陈近南手里的“石灰”。
几乎所有版本《鹿鼎记》,都会在这“石灰”上作渲染。
梁朝伟版,是这样说的:
你这个人油腔滑调
与为师的为人背道而驰
我收你为徒
完全是为了天地会的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