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必须承认,当我第一眼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对这部电影想看的*并不强烈。这种"以貌取人"、"以名取影"的愚蠢行为曾经让我错过好几部隽永佳片,因此感谢朋友的推荐,让我没有错过这部看似平淡却堪称影史最佳影片之一的电影。
《绿皮书》,有人又将其翻译为《绿簿旅友》,译名和海报都多少反映出了这部公路电影的大致内容,两个从肤色、背景、职业、环境到为人处世、性格三观都截然不同的人,因为偶然的因素开启了一段令双方都非常难忘的长途旅行,在这趟旅行中,他们彼此互相了解、改变和成长,从电影的立意而言,这类叙事结构和内容并不是首创,然而这部电影让人折服之处并不在于标新立异或惊世骇俗,这部节奏平稳、色调明快的小成本电影之所以能够在奥斯卡脱颖而出赢得世人的认可,令人叫绝的是人物刻画和细节的处理。
整部电影仿佛浑然天成的雕塑,每一个细节处理的都深刻而自然,如果你是那种看电影只为了看特效、颜值或者刺激狗血的情节,那我真的不推荐你去看,正如想吃辣椒却选了人参果,这部电影需要观众细腻的洞察、深刻的体悟和充满感性的沉思。
《绿皮书》采用了双男主的模式,你很难说托尼和谢利谁是更加突出的男主角。二者的角色通过种种细微的表现和细节刻画得极为成功,人物的一颦一笑、措辞动作神态甚至微表情都极其到位,当电影结束,伴着对真实故事的幕后注解,你甚至能够觉得两个人的友谊就在你眼前延续下去,人物从银屏上呼之欲出。
影片开场,托尼是一个酒吧的公关保镖,他负责招徕客人,把闹事者扔出去,从他买通衣帽间女郎故意藏起客人的帽子这个细节,你会发现,他是一个非常善于观察的人,他知道通过哪些小伎俩可以操纵别人,让自己和这个人攀上关系,不露声色,干净利落。
接着另一个细节显示出这个角色的另一面:通过他扔掉黑人用过的玻璃杯可以反映出,他内心是对黑人有所歧视的——正如他所处的环境一样,他的亲戚朋友也不信任黑人。连人家用过的杯子都要扔掉,如果让他为黑人工作,在他看来应该是一件十分不情愿的、很为难的事情。可是,当俱乐部老板给他提供了一份类似于黑手党性质的工作时,他拒绝了——影片中出现了不止一次,如果为了生计,他有的选择,包括在旅途中他遇到了两个意大利同乡,他仍然可以中途退出,但是他两次都拒绝了,他宁愿为心里歧视的黑人工作,也不要走上歧途,显示了他的原则、善良和责任感,在他有些粗俗的行为下,是一个三观正确、善良坚定的灵魂,和开头在酒吧动粗的一幕相比,这个人物一下子气血生动、圆润饱满起来。
当他去面试司机的工作、和谢利谈判的时候,他的底线是不做男仆并提高薪酬,在门口和上一个面试者的擦肩而过让他敏锐地捕捉到了雇佣者的选择面很窄——肯为他工作的人并不多,除了移民或者有色人种,能够像他这样符合条件并且同意为黑人工作的白人,显然在这场博弈中他占有优势,再一次体现了他过人的洞察力。
我真的被该片的导演、编剧和演员们折服,因为他们把每一个细节都演绎的不能更加到位,把该片的质量推向极致。
体现托尼人物角色的细节: